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今(7/4)日公布第一屆臺北戲劇獎「特別貢獻獎」得主為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回顧紙風車這32年的創作及工作軌跡,可說是臺灣美學意識抬頭與公民運動中的一道美麗風景。
在臺灣,每兩人就有一人看過紙風車劇團的表演。自1992年成立以來,紙風車已創作312齣戲、演出6,608場次,累積超過1,475萬名觀眾。紙風車成立之初著重於表演與創作,像是「十二生肖系列」、「巫頂」等廣受歡迎的兒童劇作,更曾連續五年拿下國家戲劇院票房冠軍。2006年,紙風車毅然決然走出舒適圈,開啟《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走進全臺每個鄉鎮,為無法到國家劇院看戲的孩子帶來專業演出。2013年,再度啟動《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繼續用藝術的美好陪伴全台灣孩子們。這份勇氣感動了1.5萬名志工行動參與、支持;讓超過3,500位企業家發起募資回饋家鄉,也催生17萬筆小額捐款,展現全民藝術參與的能量。
此外,紙風車與「財團法人RC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發起《紙風車臺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10年內攜手24個表演藝術團隊,開著卡車演遍半個臺灣。他們的《紙風車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也曾前往全國799所國中、241所國小演出,藉戲劇築起校園反毒的防線。除了演出之外,紙風車亦曾承接古蹟「紅樓」經營管理、主辦或承辦各式大型活動,盼能從戲劇出發,藉由不同的形式,拉近藝術和社會大眾的距離。
文化局表示,特別貢獻獎除了由看戲觀察團提名,也開放社會大眾推薦,藉由不同的角度,凸顯劇場反映社會的價值,表揚對臺灣當代戲劇劇場有特殊貢獻及成就之個人或組織,透過獎項頒發,讓每個劇場從業人員都有機會展現自我,獲得應有的肯定和光榮。頒獎典禮也同步於 LINE TODAY 及戲劇獎官方 YouTube 頻道進行現場直播,邀請所有關注表演藝術的觀眾,共同見證劇場人迎向屬於自己的第一座榮耀。
第一屆臺北戲劇獎於下週一(7/7)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盛大舉行,不同於多數頒獎典禮偏好將日期選在週末,「臺北戲劇獎」特別選在週一辦理。因為對劇場人而言,週一才可能是屬於劇場人的「週末」。演出告一段落,場燈暫時關閉,是劇場人短暫歇息與相聚的時刻。期盼透過在週一舉辦典禮,促成劇場圈一次難得的齊聚。其中,本次也特別規劃於典禮開始前17時30分起,舉辦「聚光大道」紅毯入場,超過九成的入圍者將親自出席。19時頒獎典禮準時開始,首屆典禮特別邀請跨足影視與劇場領域的演員黃迪揚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多位活躍於劇場、影視及音樂界的藝術工作者擔任頒獎人,包括王小棣、吳念真、蔡明亮、梁志民、陳建騏、王俊傑、王孟超、簡立人、曾慧誠、陳婉麗、徐麗雯、李千娜、朱芷瑩、孫可芳、劉冠廷、施名帥、黃建業,以及《勸世三姊妹》的張擎佳、張芳瑜、宮能安,共同為典禮注入多元而豐富的藝術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首屆典禮的紅毯禮車是由「55688 大車隊」贊助的多元計程車。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表示:「小黃計程車是劇場人的好朋友,一開始就特別希望與台灣大車隊合作。」這也凸顯劇場與城市日常的緊密關聯。從排練通勤,到散場返家,計程車陪伴劇場人走過無數日夜,就像一齣戲有多種視角,每一趟車程,也承載著不同的生活故事。此外,典禮獲得多家異業合作支持,包括 DeLonghi 咖啡機、郭元益、酷椰嶼、聯華食品、小美冰淇淋、金車、可夫萊堅果、掌門精釀與順天堂等品牌,共同為劇場人及入圍者補給能量,展現企業對文化藝術的投入。
文化局表示,「臺北戲劇獎」是具有豐富多元獎項的盛事,專注於表彰臺灣當代戲劇的卓越表現和創新成就。首屆含括作品獎、個人獎及特別貢獻獎共設立11個獎項、13個名額,總獎金達270萬元。首屆臺北戲劇完整得獎名單將於7月7日頒獎典禮上公布。更多「臺北戲劇獎」詳情和活動相關資訊,請關注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官網(https://culture.gov.taipei)、臺北戲劇獎官方網站(http://taipeitheatreawards.taipei/)、臺北戲劇獎官方社群(https://linktr.ee/taipeitheatre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