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辦單位:水質病媒管制科
發稿日期:114年8月8日
聯 絡 人 :林志芳科長
聯絡電話:0975-811-719
近日午後盛行間歇性降雨,致環境中能盛接雨水之容器皆可能因雨積水,只要0.5公分的積水,蚊子即可孳生,另屈公病疫情在鄰近國家快速升溫,國內已有十餘例屈公病境外移入案例,7日並出現由大陸移入首例,臺北市環保局呼籲市民主動檢視居家周遭環境,徹底清除積水容器並清理環境,維持居家整潔,一起防範登革熱及屈公病病媒蚊。
屈公病與登革熱一樣,都是經由病媒蚊進行傳播,而消滅病媒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清除積水容器。根據環保局統計,北市常見的積水容器為盆栽、底盤、花器等園藝用品及儲水桶,約占全部孳生源比例近6成。此外,平時不常走動的防火巷、建物後巷、屋頂天溝、2樓以上陽台等也是孳清時容易忽略的地方;舉凡帆布皺褶、樹洞、旗桿插座、飲料杯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件,都可能是孳生病媒蚊的溫床,找到可能的孳生源並進行清除,才能徹底防範登革熱及屈公病。
環保局指出,為防治登革熱及屈公病,該局於1-7月已完成全市戶外環境噴藥共計1,306里次,施噴藥劑面積達1,245萬2,220平方公尺,清除髒亂點128處,清除積水容器1,963個,並持續辦理教育宣導。另針對近期因間歇性降雨致積、淹水點處,亦即時執行清除及消毒作業,至今共計使用稀釋漂白水425公升,消毒面積已達8,500平方公尺,嚴防可能疫情發生。
環保局強調,請民眾一起孳清動起來,針對居家周邊環境落實「巡、倒、清、刷」;常見的盆栽底盤、接水盤應保持乾燥並確實刷洗內壁,避免蟲卵附著,儲水桶要加蓋密合或以細紗網覆蓋,未使用的容器應加蓋或倒置,廢輪胎則應清除或戳洞讓水排出,屋簷天溝則須按時檢查,尤其在雨後更應加強清理,簡單步驟不只可確保居家環境整潔,更可減少病媒蚊孳生,全民攜手防範登革熱及屈公病。
環保局提醒民眾,如於居家周邊環境查獲病媒蚊孳生源,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27條開罰,可處新臺幣1,200-6,000元之罰鍰,並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連續處罰;在孳清時也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病媒蚊叮咬,切勿掉以輕心。
*屈公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和登革熱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其病名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