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單位:新工處
發稿日期:114年9月19日
聯絡人:李士寬
聯絡電話:0966-792-856
新聞聯絡人:陳大分
聯絡電話:0963-562-778
賀 新工處8項工程榮獲 臺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肯定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再獲肯定,在114年9月18日於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國光會議廳舉行的臺北市政府「114年度公共工程卓越獎」頒獎典禮中,獲獎8項,計有2項建築工程、6項土木工程,成果豐碩。
得獎名單分別為建築類「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基地公共住宅工程」、「臺北市大安國中綜合教學大樓新建工程」;土木類「民權大橋跨河段上部結構改建統包工程」、「跨越大坑溪自行車道興建工程」、「113年度專案路面及附屬設施更新工程(第2標)(松山、信義區)」、「112年度全市橋涵美化及鋼構油漆維護工程開口契約(第2標)(內湖、南港、松山、信義區)、「瑠公綠廊人行環境改造工程」、「大安區師大路(自羅斯福路三段至和平東路一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等。
「臺北市中山區錦州街基地公共住宅工程」位於林森北路399巷及新生北路二段間,本案設計流線型鋪面串聯基地全區,創造出流暢活潑的環境意象,設置包含身障日間機構、老人活動據點、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居家托育服務中心、非營利幼兒園、區民活動中心及都市農園設施等,提供良好的活動與交誼空間,形成新的住宅型態,透過新的型態回應社會住宅於都市定位、在地性及社區連結性。
「臺北市立大安國中綜合教學大樓新建工程」是營造一所「現代中學,落實多元、前瞻、溫馨、活力、雲端、人文,創造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發展精緻教學」為目標,為地上6層建築,規劃有教學空間64間(包含45間普通教室、15間專科教室、4間特教教室及圖書館),行政空間20間;並設有地下2層公共停車場,提供汽車車位223席、機車車位52席,滿足學校與居民需求。落成啟用後已提供學生安全人文多元、傳承校園記憶、智慧節能、永續發展的優質校園環境,配合學校課程啟發學生追逐夢想,學習與國際接軌,並獲師生、家長的肯定。
「民權大橋跨河段上部結構改建統包工程工程」以結構改建方式,徹底改善早期跨河段閉合處設置外懸鉸接伸縮縫,導致路面沉陷影響行車問題,並增設人行景觀跨河橋擴充服務機能。拆除期間更首創國內第1起「桁架梁工作車拆除工法」,以最安全的施工方式消弭施工高風險,安全迅速完成拆除工作,也順利完成通車轉換。
「跨越大坑溪自行車道新建工程」位於大坑溪匯入基隆河處附近,自臺北市南港區跨越大坑溪至新北市汐止區,興建約4公尺寬,長約55.6公尺的獨立橋梁連接雙北河濱自行車路網,進一步推動綠色交通運輸、鼓勵市民朋友使用綠色運具,114年3月完工,於環東大道下方空間栽種植栽塑造城市綠意,並設置休憩座椅供作市民朋友休閒娛樂場所,提供騎乘自行車或是休閒遊憩漫步於此區域的市民朋友享受綠色植物的簇擁及基隆河岸美麗風光
「113年度專案路面及附屬設施更新工程(第2標)」持續發揚臺北市建立的道路高標準,遵循「人孔調降」、「路基改善」、「全面銑鋪」3部曲,更納入市府「以人為本」的交通新政,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減碳工法,建構民權東路、敦化北路快車道、基隆路等3條重要道路全新樣貌。
「112年度全市橋涵美化及鋼構油漆維護工程開口契約(第2標)」以專業油漆技術保護臺北市重大跨河橋梁最外層防護,更率地方之先進行特殊橋梁內部積水、鏽蝕改善作業,以最嚴謹的方式維護橋梁最難發覺的內部缺失,積極保護延長橋梁生命,讓橋梁永續守護市民朋友通行安全。
「瑠公綠廊人行環境改造工程」係延續東區振興計畫,以打造「以人為本的步行環境」及「東區綠廊的串聯」為改造核心理念,針對復興南路一段135巷南、北兩側道路及中間停車場用地進行改造,藉由縫合南側道路、調整道路斷面配置以及檢討無障礙通行環境,於繁華東區商圈置入大尺度的廣場,並採用透水鋪面及設置立體綠地空間,創造植栽敷地,並結合燈光造景,重現過去瑠公圳意象,營造人本、韌性、知性的步行廣場。完工啟用後提供在地民眾、及逛街、觀光、轉運等人群,展現多元豐富的街道活力,讓整體通行環境更趨於友善,並獲得商圈及當地民眾肯定。
「大安區師大路(自羅斯福路三段至和平東路一段)人行環境改善工程」已於近期全部完工,改善重點將人行道進行島頭拓寬、設置景觀欄杆及導盲設施,縮短行人穿越馬路距離,增加安全無障礙停等空間,也藉由遷移及整併既有設施來提升人行通行淨寬,將緊鄰師大路旁師大公園內老舊鬆動的步道鋪面一併更新,讓民眾除了安全的通行環境外,也擁有優質的休憩空間,獲得當地民眾、里長、師大師生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