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日本-臺灣爬蟲兩棲類學合同大會」於9月21-22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盛大舉行,匯聚了臺日頂尖學者專家與青年研究人員,單是專程由日本來到臺北的日籍師生就210人,不僅凸顯出此學術交流平臺的重要性,更驗證了臺日兩棲爬蟲類學界緊密的長期合作關係。本次會議來自學術界、政府機構與民間團體的專業人士參與者超過315人次,發表涵蓋兩棲爬蟲動物分類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保育遺傳學等多元領域,高達165篇精彩的學術報告,共同探討臺日兩棲爬蟲動物的未來研究進展、保育挑戰,也鼓勵跨世代的研究人員進行深度交流,以促進青年世代研究人才的培育與合作。
此次「日本-臺灣爬蟲兩棲類學合同大會暨日本爬蟲類學會第64屆年會(Japan-Taiwan Joint Conference on Herpetology & The 6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Herpetological Society of Japan)」學術交流會議,邀請到英國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育信託基金暨澤西動物園的爬蟲動物學專家Matt Goetz分享國際極度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馬達加斯加島安哥洛卡象龜 (Ploughshare Tortoise)的域內域外保育挑戰,及動物園在瀕危物種保育上無可迴避的角色與責任。第二位專題講者為日本京都大學西川完途Kanto Nishikawa教授,分享臺灣與日本山椒魚研究歷史密不可分的關係,最為人熟知的是他與研究團隊在2019年協同臺灣兩棲爬行動物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合作,前往臺灣山椒魚𝙃𝙮𝙣𝙤𝙗𝙞𝙪𝙨 𝙛𝙤𝙧𝙢𝙤𝙨𝙖𝙣𝙪𝙨和楚南氏山椒魚𝙃𝙮𝙣𝙤𝙗𝙞𝙪𝙨 𝙨𝙤𝙣𝙖𝙣𝙞模式產地調查,為相互錯置百年的兩個物種學名正名。第三位專題演講者為日本兵庫縣立大學太田英利Hidetoshi Ota教授,分享他的臺灣爬蟲研究歷程簡史,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太田教授為了能夠進行他的研究,在年輕沒有任何資源的年代,到處打工只為籌措研究經費、旅費,背英文字典練就一口流利英語,除了能為外國人導覽賺點錢,也有助於出國調查研究時順利溝通。他將個人物質需求降到最低,調查時總找當地最便宜的飯店歇息,他特別感謝臺灣和善的居民在他來臺從事研究時,總是願意讓他搭便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太田教授的主動勤學以投入兩棲爬蟲研究的精神,感動了在場許多青年學子,也為年輕世代投入生物研究豎立神人級般的榜樣。
本次參與會議者超過315人次,發表涵蓋兩棲爬蟲動物分類學、生態學、演化生物學、保育遺傳學等165篇精彩的學術報告,特別是針對臺灣和日本特有物種的研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對兩棲爬蟲動物的衝擊等各種新興與趣味的研究內容發表。此次會議的舉辦不僅加深了臺日兩棲爬蟲類學界的學術連結,也為臺日研究人員提供了面對面交流的絕佳機會,更凸顯臺日學者間跨世代的情誼,及共同為東亞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研究培育更多人才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