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蔣萬安今(31)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針對交通事件裁決所提出的專案報告「從肇事鑑定案件類型看用路迷思」進行討論。報告指出,常見肇事原因包括變換車道不當、未注意或誤判風險、以及未確實「停、讓」等情形,顯示部分民眾對交通安全仍存在觀念落差。裁決所建議各單位在擬定宣導策略時,應針對這些用路迷思加強教育與溝通,以提升民眾風險意識。
蔣萬安表示,報告中提及的違規樣態,如變換車道不當、未注意車前狀況、未確實停讓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容易導致事故的行為。他指出,交通安全不僅是執法問題,更需要從教育與觀念面著手,讓市民建立正確的用路習慣。
針對今年公車事故數增加的情形,蔣萬安指出,部分事故原因包括乘客或長者未抓穩、站穩導致跌倒,以及公車切入或切出車站時的急煞、未待乘客完全下車即關門行駛等狀況。他強調,應檢視相關操作流程,並針對高齡乘客加強交通安全宣導,同時要求業者落實行車安全管理。
蔣萬安也建議,將會中提及的典型案例如變換車道不當、未注意前方狀況等,納入駕訓班教材,讓學員在學習階段就能培養正確的風險判斷與防禦駕駛觀念。他並以美國的「Stop Sign(停車讓行標誌)」為例說明,即使在住宅區、無人監督的情況下,駕駛仍須完全停車再前進,強調這種「確實停讓」的觀念應透過教育深化落實。
此外,針對近半年臺北市發生兩起電動公車火燒車事件,蔣萬安表示,已裁示火災原因須由第三方公正專業單位調查,並在調查結果出爐前,暫停補助公車業者採購同型電動車。他強調,公車電動化是市府既定方向,但安全必須放在首位,確保市民搭乘無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