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存臺灣各族群語言的多樣性,共同推展本土語言的復振與發展,及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定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教育部於今(21)日下午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114年表揚推展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由鄭英耀部長親自頒獎,表揚包含1名終身奉獻獎、8名個人獎及2組團體獎,藉以表彰對本土語言推廣及保存有卓越貢獻的個人與團體,並持續推動語言及文化傳承。
教育部自97年起每年頒獎表揚對本土語言推展具重大貢獻的個人與團體,以彰顯獲獎者長期的奉獻,至本屆為止,累計已有6位終身奉獻獎、185位個人及48組團體獲獎。今(114)年邀請了本土語言文化相關人士共同參與,場面隆重且溫馨,典禮中並透過紀錄片展現獲獎者的推動辛勞與事蹟,以及他們為本土語言所付出的努力與成果。
終身奉獻獎獲獎人羅肇錦教授是母語研究與復興的開拓者及領航員,他指導數百名碩博士生,並擔任政府部門的語言諮詢顧問,將復育母語視為一生的使命與信仰,全心全力投入研究,為後代留下無價客家語文資產,貢獻深遠,足為典範,其獲獎實至名歸。
而今年獲獎的個人與團體來自不同領域,以創新的方式致力於本土語言的教育、推廣及保存,跨越老中青世代,從學術研究、教學投入、傳播創作、出版醫學母語教材、線上學習平臺,或在家庭、社區、學校甚至海外推廣母語,多元跨域地將自己的母語以不同專業面貌展現,將復振瀕危母語作為畢身的使命,也展現政府、學校及民間團體共同守護本土語言的美好,值得表揚。
個人獎的部分,守護泰雅族語言文化50多年的廖英助先生,自1969年赴日留學起,開始蒐集泰雅語語料及書面化工作,編纂《泰雅爾語辭典》等多部著作,為奠定泰雅語文知識體系之集大成者。林玉珍主播以精準的臺灣台語傳遞在地與國際大小事,她善用親和力十足的母語,結合現代的科技與多媒體,報導日常生活所需的食衣住行新知,進而傳播臺灣台語。朱子宏醫師創立「醫用台語課」,編纂教材推廣至全臺醫學院,讓母語成為醫病溝通的重要橋樑,積極打造母語友善環境。劉承賢副教授是母語復興運動的重要實踐者,長期專注臺灣台語語法與文學研究,開設專業課程並推動線上學習平臺,以科普、趣味或主題方式出版成冊。用臺灣台語通天下的劉展岳教師,從本土到國際傳揚臺灣的語言文化,以翻轉教室的創新教學法,於法國多所大學教授臺灣台語,為臺灣的文化認同與軟實力注入新能量。這些推動母語的先進與前輩致力為自己母語打拼的身影與成就,值得嘉許。
此外,三位深耕臺灣客語的中流砥柱,鍾芳亷團長在屏東縣內埔國民小學服務超過30年,將臺灣客語及藝文推進學校與社區,成立藍衫樂舞團並帶領團隊進行國內外巡演,為六堆客家文化的傳承大使。客語薪傳師林伯殷先生以復振客語少數腔調饒平文化傳承工作為志業,於東海國小服務25年,退休後仍持續協助教學教材的編輯工作,將傳承母語當作一種長期的修練與使命。劉慧卿女士為客家創作歌手,同時也是國中小客語教學支援教師與薪傳師,創辦「慢慢來藝文獨立書店」,開設「大人細子客語親子導覽工作坊」,以創新學習模式推廣母語群體學習。他們無私的貢獻與共好的精神,深獲肯定。
團體獎獲獎者部分,由一群熱愛臺灣台語文化的人所組成的「台北市台灣語協會」,致力於推廣臺灣母語,透過創新課程和多元文化活動吸引年輕人學習臺灣台語,並積極培養師資,他們的目標不僅是保存臺灣台語,更要讓其成為未來世代文化交流的橋樑。「杵音文化藝術團」是國家重量級用傳統藝術復育族語的保存者,致力於將馬蘭部落族語歌聲與傳統的複音歌謠「Macacadaay」推向國際舞臺,讓這項珍貴的族語及無形文化資產重現光彩,使阿美族語成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這2組團體獎獲獎者其傑出成就有目共睹,在在展現眾人扛山山會動的精神與活力,貢獻卓著。
教育部近年來積極配合推行《國家語言發展法》及相關配套措施,持續投入資源於語言教育、數位化學習平臺及保存計畫,希望透過多元方式提升社會大眾對母語的認識與重視。鄭英耀部長在致詞中也表示:「本土語言是臺灣文化的重要資產,它們承載著族群的歷史與智慧。教育部將持續推動本土語言教育政策,與相關部會及社會各界攜手合作,一同讓母語得以生活化、年輕化、在地化與現代化,世代相傳。」
本屆得獎名單及相關資訊已公布於活動官網(https://nlaward.moe.edu.tw/)。教育部除呼籲全民一起參與本土語言的推廣行動,珍視臺灣語言文化的多樣性與獨特性,為語言資產的保存與發展貢獻力量,共創語言多元化的美好未來,為響應世界母語日與推廣瀕危的本土語言,也將於2月23日(星期日)在臺北誠品生活松菸店辦理「響應2025世界母語日」活動,內容包含「大家來說母語市集」、「多元學習闖關遊戲」、「母語時代從生活運用到創作表演講座」等,希望以普及有趣的方式,鼓勵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母語,歡迎民眾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