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行動通訊技術迅速發展,衛星通訊布局及經濟規模成長已為國際關注之產業焦點。為厚植我國前瞻通訊技術人才,教育部推動「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聚焦提升地面與非地面通訊之跨層次整合教學能量、展示下世代前瞻應用情境以及推動課程改進重塑教學質量,2月21日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舉辦「B5G/6G前瞻通訊網路研討會暨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示計畫,並展望6G與衛星通訊技術布局。
「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結合25所大專校院成立智慧節能網路、非地面網路與超高速通訊等3大主題教學聯盟,完成開發9門尖端技術系列課程,並針對國家Pre-6G技術研發布局,發展出12門前瞻數位化微課程,涵蓋太空產業、低軌衛星物聯網、6G智慧節能技術、人工智慧於B5G/6G通訊網路之應用、可重構智慧表面技術與太赫茲通訊等議題,全面提升學習者對行動通訊前瞻技術的理解。
聯盟亦建立7個跨層次系統整合實作平臺,並發展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的實作教材作為教學輔助,透過辦理工作坊及實體展示,建構跨層次系統整合教學能量示範應用。例如呼應智慧節能科技應用,智慧節能網路跨層系統整合教學聯盟發展「智慧節能數據管理與分析平台」,即是提供學校老師教學與學生實際操作運用NB-IoT、LoRa、5G/6G、WiFi等通訊協定,在通訊層傳輸多種感測器數據至平臺,並採用雲端服務進行儲存與運算,引導學生實作感測、計算和通訊等技術在智慧節能網路的應用。
為提升學生跨領域整合能力,本計畫建置「B5G智慧校園及智慧醫療行動通訊示範基地」、「邁向永續智慧城市第六代行動通訊網路垂直應用示範基地」等2個垂直應用系統整合示範基地,並搭配開發4個垂直應用系統整合平臺。以「B5G開放架構行動校園網路教研系統整合平台」為例,以O-RAN開放架構作為技術特點,透過工作坊教授B5G開放架構管理平臺的開源專案開發,讓學生學習運用開源工具進行專案管理,同時結合AI與物聯網(IoT)技術,引導學生透過基地的專網應用開發與驗證,如智慧定位服務,及應用於校園安全管理、資產追蹤與學生行為分析等場景,不僅能培養5G技術應用能力,還能激發對智慧校園及其他垂直應用領域的創新思維,為未來技術發展與創新應用奠定基礎。
鑒於行動通訊技術的變革與市場需求不斷演變,為加速大專校院因應技術升級而須持續更新與盤整系所課程及教學量能,擴大培育我國通訊技術人才的基盤,本計畫亦推動23所大學院校參與專業核心課程改進及推廣計畫,112至113年間開授改進後課程所培育學生已有近5,000人次,為我國行動通訊產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本次成果發表會中,從核心課程改進計畫中評選出8案進行優良課程分享及頒獎。
隨著全球行動通訊邁向6G時代,非地面通訊的傳輸與應用將隨之加速進展,本次研討會特別關注B5G/6G技術發展與衛星通訊布局,邀請學界與業界專家探討非地面網路(NTN)、6G智慧節能技術、MIMO 4D通訊、低軌衛星物聯網等關鍵技術領域,與時俱進深化人才培育與技術交流,進一步提升教學量能與產業技術發展並進,為我國行動通訊領域打造更多優質人才,奠基我國於全球行動通訊技術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教育部下世代行動通訊技術人才培育計畫」官網(https://proj.moe.edu.tw/B5GMOE/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