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新興議題的教育內涵,鼓勵中小學教師將其轉化為具體可實施的課程,教育部國教署日前舉辦「《食農教育、代間教育、綠色經濟永續消費教育議題融入領域》教材教法設計徵選」,並於4月10日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頒獎典禮暨北區研討會。本次活動不僅表彰了教師們的創新教學設計,更展現了議題融入在國中小課程中的教學活化。
自105學年度起,國教署便持續推動生活議題融入領域教材教法設計徵選,旨在引導教師關注社會脈動,將重要議題內涵融入教學實踐。今年度聚焦「食農教育、代間教育、綠色經濟永續消費教育」三大新興議題,共徵集到34件優秀教案,涵蓋國中小及八大領域課程,共7件教案獲獎,作品在數量與質量上都展現了臺灣教師的專業與熱忱。
國教署表示,這些優秀作品充分展現了教師們的教育專業與創新精神,能將新興議題與領域核心價值深度結合,運用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評量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升學生跨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印證了議題融入教學不僅能豐富課程內容,更能培養學生關注社會趨勢,未來成為具備社會關懷與實踐能力的公民。
特優作品《深謀遠「綠」的消費》由新北市海山國小的劉芳孋、張玟慧、許崇豪三位教師共同設計。教案巧妙運用APPEAL模式,引導學生探索綠色消費的真諦。教師們透過分組討論、平板互動、心智圖建構等多元教學法,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綠色標章的意義,更鼓勵學生反思自身消費習慣,進而理解政府、企業與消費者在推動永續消費中的關鍵角色。更值得一提的是,教案融入3R3E原則,激發學生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思考如何實踐綠色生活,將永續觀念深植於心中,為臺灣的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新力量。
特優作品《料理界的最佳綠葉》出自臺東縣綠島國小的阮惠婷老師以「食農教育ABC模式」為基礎,引領低年級學生認識綠島在地作物「珠蔥」。透過繪本導讀、農地踏查、五感體驗及3-2-1策略等豐富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探究精神。課程不僅傳授珠蔥的種植知識,更著重在地飲食文化與環境永續的連結,引導學生從實際操作中體驗、探索與探究,進而懂得愛護環境,感恩土地的饋贈。此教案充分體現了食農教育強調「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歷程,培養學生對食物的尊重與對土地的關懷。
國教署表示,教案徵選不僅展現了教師們的教學創意與專業能力,更凸顯關注社會發展趨勢,將新興議題融入教學的重要性。透過這些優秀教案的推廣,期盼能持續引領更多教師設計出兼具知識性、實用性與啟發性的教案,培養學生具備面對未來挑戰的素養與能力,共同為臺灣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