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為使學生在事件處理後,回歸正常的校園生活,教育部於113年4月17日修訂「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於生對生事件的處理創設「調和程序」,以「輔導先行」的概念處理校園霸凌事件,協助學生學習溝通、理解與尊重,營造友善校園。
學校是為教師及學生提供教育環境之場域,考量霸凌事件其核心議題為人際關係相處,生對生霸凌事件,需保留彈性給予學生試錯與學習之空間。有鑑於此,在調查程序之外,教育部於「校園霸凌防制準則」新創設「調和程序」,提供學校、家長處理霸凌事件的另一種選擇。「調和程序」著重並強調尊重當事人意願,在雙方同意下進行,由處理小組的委員與當事人訪談,提供中立、同理且溫暖的環境,讓雙方有對話的機會,透過溝通,學生可以相互理解行為的理由及所造成的傷害,共同討論彌補的方式,最終達到解決衝突與關係修復的目的。
此外,為使霸凌事件均能妥善處理,當有一方無調和意願、避免權力不對等影響調和進行、處理小組委員認為無調和必要或調和無成立可能等情形時,仍保留原有機制中的調查程序,以維護受害當事人的權益。
為了讓學校和家長更了解「調和程序」,教育部製作了「調和程序懶人包」,內容包含:一、反映管道:說明如何向學校反映霸凌事件。二、事件處理:調和程序及調查程序異同。三、調和程序:介紹「調和程序」的具體流程。「調和程序懶人包」已掛載於教育部校園霸凌專區[檔案下載]/ [宣導素材] (網址:https://bully.moe.edu.tw/downloadnew/126),歡迎下載分享,並於適當場合廣宣。
教育部呼籲,校園霸凌問題需要全校師生、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努力,透過愛與關懷,營造更加安全、友善的校園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充滿關愛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