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邁入第二年,嘉義縣衛生局與南華大學團隊攜手合作,16鄉鎮市繼續開辦平日班,今年另在中埔鄉、竹崎鄉、民雄鄉及水上鄉設立50至65歲風險族群夜間班,讓白天需要上班的民眾在夜間輕鬆參與,課程結合運動指導與營養知識,協助骨鬆與肌少症風險個案提升肌力、延緩骨質流失。
南華大學許伯陽教授表示,運動營養班邀請超過20位專業師資指導,每班為期12週、每週3次課程、每次上課2小時,搭配營養師衛教指導及補充高蛋白飲品,幫助學員補充營養。
運動課程包含大重量訓練、複合式健走、太極八段錦及觀看「在厝顧健康」自主練習,因應夜間班招收年齡層較輕的族群,特別加入CrossFit高強度間歇訓練,提升課程挑戰性。
衛生局說明,嘉義縣骨鬆肌少人口約有7萬餘人,112年導入智慧科技,結合AI技術與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儀器(DXA)深入社區村里提供骨鬆肌少篩檢,迄今巡迴超過370場、篩檢25548人、發現高風險個案10996人。
為提升基層骨鬆肌少照護效能,運用科技資通平台並串聯18鄉鎮市衛生所、大林慈濟醫院、嘉義長庚醫院骨科共建「骨鬆肌少症智慧聯合照護」模式,轉介高風險個案並定期追蹤,也將個案銜接至「骨鬆肌少高風險運動營養班」,落實多層次整合式照護。
衛生局長趙紋華呼籲民眾重視骨骼與肌肉健康,請多利用巡迴村里骨鬆肌少篩檢,透過篩檢、運動與均衡飲食延緩退化與失能風險,平時需均衡補充鈣質、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