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隨著電信、網路、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詐騙手法持續翻新,不斷變化,對民眾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資料,114年6月份平均每日詐騙案件財損新臺幣(以下同)2億9,700萬餘元,相較113年8月迄114年5月的每日平均財損3億3,600萬餘元,下降約11.45%,顯示現行打詐策略已初步展現成效。
刑事警察局指出,當前詐騙案件假投資及假交友投資詐騙仍為大宗,且隨著金融機構積極配合警方臨櫃攔阻,詐騙集團開始調整策略,引導被害人「當面交付款項」的比例已攀升至41%-47%;同時,利用虛擬貨幣進行詐騙的案件也從12%增加至21%,呈倍增趨勢。尤其在去年第4季,在單筆財損超過500萬元的高額案件中,僅占3.1%的被害人卻造成總財損的57%。這些數據顯示,詐騙集團會迅速因應政府策略調整手法, 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邱紹洲現場致詞表示,本次與臺灣中小企銀透過簽署MOU,望能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警覺及道德知能,即時阻止民眾受詐。本次合作主軸透過「情資分享」、「識詐教育」及「資源共享」三大層面深化合作,不僅展現警金攜手打詐的決心,更象徵反詐工作的持續深化、精進,我們期盼藉由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在金融業的影響力,協助推廣「165打詐儀錶」,讓反詐資訊傳遞更廣、更深,並能精準觸及潛在受害族群,共同提升全民防詐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