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北部新聞台北市中醫助力失智照護 照護病人 更重視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中醫助力失智照護 照護病人 更重視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發稿日期:114年9月19日

失智症家庭最沉重的壓力,往往不僅來自病人的病情,更來自於照護者身心靈的長期消耗。許多病人夜間出現遊走、徘徊、甚至試圖外出等行為,迫使家屬不得不日夜警戒,難以獲得完整的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會導致照護者出現頭暈、疲倦、記憶力下降,甚至影響免疫功能,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失智症的精神與行為症狀對家屬更是一大考驗。病人可能出現被害妄想、誤認家人、無端指控財物遭竊等情況,讓照護者飽受委屈與誤解,卻難以用理性化解,長期下來極易造成情緒耗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舜穀指出,許多照護者在這種高壓狀態下,會逐漸出現焦慮、憂鬱,或是容易暴躁、對其他家人失去耐心。

照顧的責任不僅止於身心,更延伸到生活與經濟層面。許多家庭因長期照護,必須縮減工作時數,甚至中斷職場生涯,收入減少卻同時面臨醫療與生活開銷的增加。蠟燭兩頭燒的處境,讓照護者往往感到孤立無援。當他們既要承擔日間繁瑣的照顧,又要應付夜間的守護,長期累積下來,許多人形容自己「身心都快被掏空」。

這些看不見的壓力,往往讓照護者沒有足夠的體力與活力去面對生活,更無法好好照顧自己。長久下來,不僅影響了照護品質,也對家庭關係造成極大挑戰,甚至可能引發隱形的健康危機。

為了回應失智症家庭的龐大需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團隊特別開發多款中藥即飲配方,針對不同的照護壓力症狀,協助家屬與照護者調養身心、恢復活力。這些處方結合傳統中醫藥理與現代臨床經驗,設計成方便即飲的茶飲與養生方,讓辛苦的照護者在忙碌之餘,也能快速獲得支持。

《寧心安神茶》

配方包含浮小麥、甘草、大棗、遠志與茯苓,具有養心安神、緩和情緒的作用,能鎮靜神經的煩躁感。特別適合長期承受照護壓力、精神難以集中、經常煩躁易怒的照護者,幫助平復心境,增進專注力與耐心。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76080/adf2a9ef-af60-4142-8cbc-8f4151569cc7.jpg

《助好眠飲》

以夜交藤、酸棗仁、茯苓、知母、川芎、紅棗及甘草組成,強調養肝血以寧心神,並清內熱以除虛煩。此方能協助改善失眠、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容易早醒或夜間多夢等困擾,幫助照護者在連續夜間守護後,仍能獲得深度休養。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76080/f9b981cf-5249-4c88-befc-01ca9d4b9491.jpg

《冠後益氣飲》

由麥門冬、桔梗、五味子、黨參、黃耆、白朮與甘草組成,最初是針對新冠肺炎康復後的咳喘、胸悶與倦怠所設計,但在臨床使用中發現,同樣適用於長期承擔照護壓力、作息不規律而導致免疫力下降的家屬。對於常見的疲倦無力、體力衰弱、容易感冒或慢性咳嗽等症狀,有助於補益氣力、提升抵抗力。

/001/Upload/446/relpic/10162/9476080/80637a1b-5a04-43fb-8e23-422f38faa036.jpg

(照片由林舜穀醫師提供)

林舜穀說,在「失智症月」這個特別的時刻,除了將關注焦點放在失智症病人本身的醫療與照護需求外,更應該看見背後默默付出的照護者。照護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照護者若沒有健康的身心,將難以支撐長期的陪伴與支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呼籲社會大眾與各界共同努力,不僅要守護失智長者的健康與尊嚴,也要給予照護者更多理解、資源與實質幫助,讓「病人與家屬一起被照顧」真正落實,打造更溫暖、更有力量的失智友善社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