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山海行紀─2025新進典藏展》即日起開幕,展出一部分文化局今年購藏與藝術家捐贈的作品。本次主題聚焦兩位出身芎林的藝術家,呈現藝壇前輩何肇衢、劉復宏的代表作,新竹縣長楊文科邀請大眾即日起至10月19日,可至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美術館101、102展廳,了解竹縣的藝術寶藏。
此次展覽以「山海行紀」為題,串連兩位藝術家生命歷程的山、海記憶。何肇衢、劉復宏皆為新竹縣芎林鄉出身,自小在山林間成長,後旅居淡水與基隆等濱海城市,親身體驗潮汐、海風與港口的日常。
山與海,成為他們生命的雙重座標,更淬鍊為畫布上最鮮活的語言。「山海」象徵生命地景的轉換與融合;「行」是旅程,也是探尋與轉化,不僅是地理的移動,更是心境的流轉;「紀」則是記錄與回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對風景與生活的溫柔存檔。
何肇衢(1931-2023)自幼展現繪畫天賦,求學期間接受完整美術訓練,並在教職生涯中投入美術教育。自1950年代起積極參與臺灣各大展覽,屢獲肯定,並舉辦多次個展,逐步奠定其在臺灣美術界的重要地位。早期作品以寫實風景與靜物見長,中期逐漸加強色彩明度與層次,筆觸厚實奔放;晚期則趨向自由抒情,色彩鮮明澄澈,洋溢光影與生命力,被譽為「色彩的詩人」。其創作雖受印象派與後印象派影響,卻深深植根於臺灣土地,題材涵蓋山水、花卉與日常景物,兼具真摯情感與現代性。
劉復宏(1944-)師承蕭如松與李澤藩,1966年加入「星期日畫會」後開始對外發表作品,並曾入選臺陽美展。1970年代因嚮往海洋而赴基隆任教,1990年退休後定居基隆外木山,專注於藝術創作。其早期風格偏向具象,後逐漸發展出高彩度的非具象特色,融合古典主義、立體派、野獸派、印象派、後印象派及抽象等思維與技法。創作主題多環繞於「海」:海洋、港灣、討海人與日常場景,常被歸類為「擅長畫海的藝術家」,畫風自由奔放,作品兼具文學詩意與哲理思考,展現敘事性與寓意性。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文化局自1990年代起逐步建立典藏制度,致力於保存具地方特色的藝術創作與文化資產。隨著典藏數量逐年累積,文化局美術館透過「典藏展」將館藏公開,既是對典藏成果的階段性檢視,也是縣域文化發展的縮影。《山海行紀─2025新進典藏展》不僅彰顯文化局蒐藏的成果,也串連在地藝術與當代觀點,讓典藏作品「活起來」,成為社會大眾共享的心靈滋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