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客家語言與藝術素養深耕,新竹縣政府今(2)日上午9時於縣府大禮堂舉辦「2025新竹縣客家文藝研習成果展」,由各級長官、地方民代、鄉親朋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場融合傳統和創新的音樂盛典。副縣長陳見賢為活動揭開序幕,強調傳承客家語言的重要性,讓下一代不忘本,大聲說出「我是客家人」。
活動由新竹縣政府爭取客家委員會補助辦理,並延續9月舉行的音樂講座熱潮,邀集縣內7個社區及團體,共80位學員登台展演,分別為新竹縣桐花藝術教育協會、新埔鎮下寮社區發展協會、新竹縣客家傳統文化推展與研究協會、新竹縣寶山鄉客家民謠研究協會、新竹縣客家文化推廣協會、竹東鎮振興客家文化發展協會,以及新竹縣客家三腳採茶戲發展學會。
新竹縣客家文藝研習成果展演出內容涵蓋合唱、舞蹈、戲劇、相聲、傳統八音、客家三腳採茶戲等多元形式,充分展現客家文化的多樣風貌與藝術創新,帶給觀眾一場精采絕倫的文化饗宴。
客委會參事孫于卿致詞時提到,提倡在生活中講客語就是最好的客家文化保存方式,新竹縣客家人口比例高,幾乎是每三個人就有兩人是客家人,新竹的語言腔調也是最多元,有海陸腔、四縣腔,還有最珍貴稀有的饒平腔。另外在客家藝文保存,竹東山歌比賽全國有名,客家八音團也很多,保存良好是國寶。
民政處指出,縣府團隊多年秉持「傳承客家語言、弘揚客家精神」的理念,積極推動語言紮根與文化創新,並配合客家委員會的政策方向,在「112及113年度地方客家發展計畫」中,連續兩年榮獲全國唯一的「特優」殊榮,展現新竹縣推動客家文化的成果與決心。
副縣長陳見賢表示,新竹縣為全臺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名副其實為「客家大縣」,新竹縣也是全台最沒有語言隔閡的縣市,無論講中文、客語還是閩南語都能通,尤其在竹北市更是明顯。感謝客家委員會的經費補助、各級民代及客家社團的支持與投入,使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的扎根與傳承更臻完善。
未來縣府將持續強化跨局處整合,推動客語生活化與族群主流化,從語言景觀、公務應用、校園教育至認證補助等多面向落實,讓客語文化在生活中深耕永續、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