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為推動原住民族文化教育,辦理115年度「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鼓勵學校以課程發展為核心,結合部落耆老智慧及在地文化資源,共同營造具原住民族特色與永續精神的文化學習場域。自115年起,申請對象將擴大至全國國中小,學校應由課程內容發想,結合環境設計,打造融合教學與文化的校園學習場域,以提升老師的教學品質及學生的學習成效,申請截止日期為114年12月1日止,申請資訊請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教育資訊網」(https://ieiw.k12ea.gov.tw/#1&gsc.tab=0)查詢,歡迎學校踴躍提案。
國教署說明,為契合原住民族教育需求,及完備原住民族文化學習空間,計畫內容聚焦六大面向,包括:「導入十二年國教課綱內涵」、「部落共創學習空間營造」、「傳承部落文化歷史記憶」、「民族知識與語言推廣」、「原住民工藝文化展現」以及「使用生態材料友善環境」。透過課程與環境的整合規劃,使學校能夠將學習場域由課堂延伸至日常生活,讓學生得以在真實文化情境中體驗學習,進而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美學與部落文化力量。
學校需在計畫書內呈現教案內容及與學習場域的關聯性,送件後國教署將組成審查團隊召開審查會議,申請學校需針對提案內容簡報,審查委員將以課程設計、文化連結、部落參與及永續規劃等層面進行審查,通過後核定計畫經費,並由輔導委員到校與校方人員、部落族人交流對話,確認改造空間與教學可行性及文化正確性。原住民重點學校最高可獲補助新臺幣300萬元,非重點學校200萬元,補助將以課程導向與空間整修為優先,詳細計畫內容及申請資訊可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原住民族教育資訊網」(https://ieiw.k12ea.gov.tw)查詢。
國教署表示,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推動,並落實全民原教精神,建構原住民族知識體系,自109年起實施的「營造原住民族文化學習場域計畫」,辦理至今已經補助近90所學校,總計投入總經費達1.6億元。計畫透過專業團隊的輔導,協助學校深化民族文化教育,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與地方連結,並為學校營造沉浸式民族教育課程的學習環境,進一步傳承與保存部落的在地文化特色及寶貴的知識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