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業務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技職教育科 陳秉熙科長 0953-287-353
新聞聯絡: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秘書室 余品瑩督學 0930-936-532
【發稿日期:114年11月18日】
【主題:臺北市服務學習典範—用350小時陪伴弱勢孩童得金獎,青年以行動寫下城市的溫度】
【臺北報導】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公民素養、同理能力與公共參與已成青年核心能力。臺北市教育局表示,服務學習能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理解社會需求,讓「關懷與服務」成為城市教育的重要基底。113學年度「中等學校服務學習-社會實踐評選」共有19校、31組團隊參與,評選出個人組1金2銀3銅,社團組2金5銀7銅。

本屆個人組金等獎由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黃新雅獲得。她以「從被愛中重生的人,也能成為傳遞愛的力量」為題投入服務,因自身情緒調適與家庭經驗,更加理解心理支持對孩童的重要性。黃同學在愛慈基金會恩典之家累積超過350小時服務,並自學發展心理學,於照護藥毒癮嬰幼兒的現場看見更複雜的情緒需求。她曾陪伴情緒反覆的女孩彤彤(化名),在孩子渴望安慰與抗拒接觸間的矛盾反應中體會到理論與實務差距。理解該反應屬自我保護後,她調整陪伴方式,以支持性引導協助建立安全感,也從中體會服務並非單向付出,而是雙向成長。
學校社團組金等獎由南港高工「技藝由心-愛在服務」及蘭雅國中「曙光服務社」獲得。南港高工團隊結合技藝專長與社區需求,推動小小工程師計畫,帶領學童操作輪型機器人、製作迷你氣象臺與參與科學營活動,將科技教育帶入社區與偏鄉,拓展孩童接觸新興科技的視野,展現技職教育扎根社區的特色。
蘭雅國中「曙光服務社」以陪伴身障者與遲緩幼兒為主軸,從需求調查、課程設計到活動實作推動完整服務歷程。社團成員羅同學分享,在陪伴腦性麻痺者過程中,她學會從細微表情辨識想法,也理解耐心、理解與包容是服務的重要能力。
教育局表示,服務學習讓學生走出課室、看見社會,並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觀察、溝通與協作。透過長照陪伴、科技服務與社區互助等多元形式,學生能逐步培養公民意識與社會參與力,從「做中學、學中覺」深化對公共議題的理解。未來將持續辦理評選,讓「服務」不僅是課程的一環,更成為臺北教育的核心價值,期盼更多青年以行動為城市帶來溫度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