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於114年7月9日召開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以「學在日常,語你飛翔」為中心議題,邀請幼兒園及學校分享生活化的語言學習執行經驗。英語文部分邀請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宜蘭縣新生國小、高雄市福山國中及國立新竹高商分享,臺灣台語部分則邀請高雄市獅湖國小附設幼兒園及國立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分享,透過各領域及校訂課程使用英語與本土語教學,並規劃學生多元學習活動及獎勵機制,讓學生於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及本土語。
為因應全球化趨勢,教育部積極挹注軟硬體資源,協助直轄市、縣市政府改善公立國民中小學的英語與本土語學習環境,同時支持教師調整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文及本土語文學習興趣與能力。教育部推動的語言政策涵蓋國際語言與國家語言兩大面向,2030雙語政策屬於國際語言政策,核心價值為多元與包容,與《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一條所強調之尊重多元文化精神一致,在推動雙語教育的同時,也同步重視國家語言的保存與發展,透過增加國家語言的學習時數與強化相關資源,實踐語言多元並進的政策目標。在英語方面自110年起,更推動結合「普及提升」、「重點培育」與「弭平落差」三大主軸的雙語教學與學習模式,以銜接「2030雙語政策」的整體規劃;在本土語文推動部分,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本土教育整體推動方案」,引導各縣市從師資增能、學生多元學習、教材研發等面向規劃外,亦引進傳統藝師或結合場館資源,豐富學校本土語文課程文化深度;另鼓勵國中小及幼兒園申請「臺灣台語沉浸式教學計畫」,透過課程及多元活動設計,營造語言學習環境,亦透過夏日樂學計畫,提供國中小學生暑期本土語文學習課程,提升學生對語言學習之興趣。
國立嘉義大學附小結合雙語課程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由外籍教師協助本國教師進行師生雙語體驗活動,鼓勵學生主動開口說英語,並推動雙語導覽員培訓,引導學生以雙語進行嘉義林業文化導覽,促進親師生對在地文化的理解、認同與關懷;宜蘭縣新生國小則將雙語課程與在地文化融合,搭配節慶主題、在地美食等元素,並透過英語角、「每週一句」等英語口說任務,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自然使用英語,逐步建立語言學習節奏。
高雄市福山國中善用學校與社區資源,設計固定且持續的雙語學習活動,設置實體與數位英語對話角,並創造真實生活情境下的語言學習機會,強化學生生活中使用英語的能力。新竹高商則積極打造雙語生活化校園,成立國際化推動小組,實施英語廣播,並辦理各類雙語體驗活動,教學上結合Cool English線上學習平臺資源,設計跨科雙語專題與簡報發表,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練習表達、合作解決問題,實踐新課綱「溝通互動」、「文化理解」與「生活應用」三大核心素養。
高雄市獅湖國小附幼在例行性活動中,讓幼兒照顧菜園、餵雞,透過親近大自然,認識植物及昆蟲,另邀請家長分享各行各業,如藝術課的老師、軍人及醫生等,融入社區資源及家庭的支持,在生活中學習臺灣台語;國立臺南大學附小透過建置互動環境,整合校外資源邀請劇團進行全校及入班演出,並安排學生於晨間及午間以臺灣台語進行廣播,讓學生樂在學習。
國教署表示,期盼透過友善雙語校園的推動,讓語言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而能融入日常生活,進一步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英語文及本土語文的信心與能力。藉由多元豐富的活動,讓學生自然開口、樂於表達,將語言學習落實於生活每個角落,打造共學、共融的校園環境。國教署也將持續與直轄市、縣市政府、高中(職)以下學校及教師攜手合作,朝「學在日常」的願景持續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