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校長暨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執行秘書郭伯臣今(10)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以「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規劃」為題發表專案報告。郭校長深入剖析國際數位學習趨勢,並說明我國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的近3年來的推動成果與未來展望,報告中強調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分析在提升關鍵學習能力及實現最佳個人化學習與協作學習的重要性。
郭校長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於113年發布教師與學生「AI素養框架」,顯示AI素養已成為全球教育的重點,並以日本和韓國為例,說明各國在數位學習與AI教育的推動現況,這些國際趨勢共同指出了個人化學習與AI數位教材輔助的重要性,說明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適當組合各種學習方法,以實現最佳個人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目標。
教育部自111年起推動為期4年的「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免費使用,並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學校順利導入數位學習。教育部已積極將AI導入教學與學習中,教育部因材網免費提供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除透過判別式AI技術將學習診斷結合課綱知識結構提供學生個人化學習路徑,運用生成式AI技術開發「通用型學習夥伴」及「學科領域學習夥伴」教育AI工具,並於113年9月起開放全國師生免費使用導入生成式AI的學習夥伴(e度)協助教與學。另平臺課程包功能亦提供教師善用各項資源組裝教材提升課堂教學及互動便利性。
實證數據顯示,善用教育部因材網能顯著提升學習成效。依據109年至113年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習扶助方案」科技化評量資料顯示,學習落後學生使用因材網學習累計超過4小時,國語、英語與數學3科的成長測驗通過率明顯高於未使用者;113年使用因材網超過4小時且搭配使用生成式AI學習夥伴的學習落後學生,在國語、英語與數學的成長測驗通過率甚至高於僅使用因材網者,顯示生成式AI導入更進一步強化學習成效。另依據數據顯示,學生於暑假期間在因材網持續使用英語與數學學習資源,其累積使用週數越多,在科技化評量的成長測驗中通過率也越高,顯示善用數位學習工具有助於減緩「夏季學習失落」現象。這些成果充分證實數位學習平臺與AI科技的整合,能有效縮小學習落差,提升教育公平性與整體學習品質。
為因應國際數位學習的發展趨勢,教育部下階段AI教育規劃緊扣全球教育AI脈動,透過六大核心子計畫,全方位升級我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與教學品質。其中,子計畫一至三為既有政策之延續與深化,教育部將持續開發影音、互動、遊戲化等多元數位教材,並優化數位學習平臺之維運,提升教學資源的多元性與可近性。並與縣市協力使學生能善用學習裝置與網路資源。持續建構教育大數據系統,透過學習行為與成效的深入分析,提供政策制定、學校行政、教學策略、學習輔導及數位平臺優化之依據。
子計畫四至六則為全新設計,為深化臺灣中小學生的數位素養與AI應用能力,規劃新一代AI學習系統的研發與應用,結合教學法創新、教師增能研習與實驗方案推動,強化教師AI教學能力與實踐機會。並設計符合中小學學生學習需求的科技領域AI素養課程、補充教材與教學法,提升學生應用AI解決問題與創新創作的能力。為永續推動智慧教育,導入AI輔助於師資培育課程,提升師培教師與師資生的AI教學知能,建置AI教學支持系統,強化臨床教學與教學實踐研究。
下階段AI教育規劃的推動將為臺灣中小學數位學習環境帶來系統性升級,培育具備未來競爭力的數位公民。教育部將持續以前瞻視野與創新精神,與縣市政府合作,打造更智慧、互動與包容的教學場域,為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與學習成效的全面提升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