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實施內涵,教育部近日正式發布《大專校院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參考指標》,作為大專校院教師在規劃性平課程時之參考,參考指標內容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與多元性別差異等面向,強化學生性別意識與公民素養,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5項「性別平權」核心價值。
本指標依據《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2.0》規劃,透過專家學者焦點團體及實務經驗回饋,內容包括三大向度:情感教育、性教育及多元性別差異與教育,情感教育指標內容涵蓋家庭與文化對性別角色的影響、情緒調適、親密關係的性別權力與法律議題等;性教育的指標內涵延伸性健康至社會文化層面,納入性愉悅、身體界限、性別權力與相關法律知識,培養學生對性與身體的尊重與自主意識;另在多元性別差異與教育部分,指標內容則強調對性少數群體的認識與尊重,涵蓋性別認同、性傾向、社會處境、同志運動歷史與法規發展,鼓勵建立友善多元校園環境。
教育部表示,此份指標尊重大學課程設計的專業自主性,旨在協助教師檢視並充實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內涵,希能引導學校自我檢核課程內涵之適切性。教師可依課程特性彈性運用指標,提升教學質量與性平意識,進而促進校園性別友善文化的建構。
未來,教育部將持續透過專業研習、資源分享及教學創新平台,支持大專校院強化性別平等教育實施效能,並鼓勵各校因應學生需求,發展具特色的性平課程,邁向更包容與多元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