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科學教育教育部學海計畫 為青年學子搭建通往世界的橋樑

教育部學海計畫 為青年學子搭建通往世界的橋樑

教育部今(5)日舉辦「鼓勵國內大專校院選送學生出國研修或國外專業實習(學海計畫)心得分享記者會」,表揚26位心得報告獲佳作的學生,展現我國學子赴國外大學研修或海外職場實習的豐碩成果。

教育部劉國偉次長致詞表示,「學海計畫」自96年啟動至今,迄今已累計補助逾5萬名學生前往全球90個國家研修學分或企業機構進行專業實習。教育部期望透過該計畫為青年學子搭建通往世界的橋樑,使學生在學期間即能提早與國際社群接軌,累積專業實力及就業力,並培養獨立自主的適應力及韌性。學海計畫近年成果斐然,近3年每年核定補助人數均超過3,000名,今年第1梯次甄選補助人數更達4,035人,顯見臺灣青年對國際學習的高度參與熱情。

本年特別從數千件心得作品中評選出26位心得獲得佳作的學生,他們的海外足跡遠赴芬蘭、肯亞、新加坡、柬埔寨及比利時等13個國家,同時亦表彰8名執行實習計畫成效卓著的計畫主持人,肯定老師們對學海計畫的投入與貢獻,另特別邀請4名優秀學生現身分享他們的海外學習心得。

日本體驗成年禮 吉祥物論文獲最優秀賞

就讀南臺科技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的李芝迎同學經由老師推薦得知「學海惜珠」獎學金,了解這是專為協助經濟情況較為不利的學生提供研修補助。她在三年級時前往憧憬已久的日本久留米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換留學生活,並以久留米市吉祥物為題撰寫論文,論文榮獲該堂課程的最優秀賞。研修期間,她積極選修國際行銷、經濟等專業課程,並融入當地生活,20歲生日以日本成人禮慶生,穿上極具象徵意義的「振袖」和服,一圓夢想。儘管初期面臨不適應,但她終究克服挑戰,最終還採訪日本市役所職員,完成日文採訪報導,展現堅持不懈、突破自我的精神。

美國追夢 累積傳播職能實力

來自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的楊婉聆同學從大一開始便積極為美國留學夢鋪路,終於在大三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沙加緬度分校交換一年。交換期間不僅修習大眾傳播專業課程,更參與校內獨立新聞機構「The State Hornet」,一手包辦全英文Podcast節目《The Buzz》的製作與推廣。這段研修經歷讓婉聆深入瞭解美國新聞實務,大幅提升了英文能力、跨文化溝通與媒體製作能力,更培養了獨立、自信與包容的特質。

柬埔寨人道組織 淬鍊社工服務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的余頌愛同學因在校內上了社會學課程,啟發對國際事務的熱情,於是勇敢前往柬埔寨青年培力中心實習(Advanced Centre for Empowerment, ACE)。實習期間,頌愛克服異國環境的考驗,與來自新加坡的同學一起合作,統籌活動,學會如何在資源有限下領導團隊,透過真誠溝通化解分歧,同時透過聆聽當地孩子們的生命故事,陪孩子們走了一段成長學習之路,更堅定未來投身社工領域的志向。

德國工業實習 打磨工程基本功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航空暨電子科技研究所的呂易燊同學,人生首次出國,便遠赴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技術研發機構(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roduction Technology, IPT)實習半年,一張機票實現海外職場與歐陸生活的雙重願望。他在IPT應用所學知識,操作許多在國內未曾接觸的振動量測設備,還須以外語進行專案報告。加上機構內有許多來自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的同事,文化非常多元,讓他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溝通。另外,德國的生活體驗更讓他增進語言能力與開闊眼界,體悟惟有走出舒適圈,才能發掘自己的無限潛能。

教育部強調,學海計畫的宗旨,即是鼓勵臺灣學子勇敢跨出國界,無論是學分研修或職場實習,皆在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與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學子們在海外的真實體驗,讓他們在全球舞臺上發光發熱,不僅與外國人交朋友,更讓臺灣青年的韌性、專業與潛力被國際社群看見,成為學子們難以忘懷的回憶與職涯發展的基礎。

教育部表示,114年學海計畫目前正在受理第2梯次甄選收件,歡迎有志赴海外研修或實習的青年學子,積極向所就讀學校的國際事務處諮詢學海計畫的申請流程,把握爭取踏上通往國際舞臺的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