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今(18)日再傳捷報,在象徵公共工程最高榮譽的「公共工程卓越獎」頒獎典禮中,榮獲五項肯定!從山林櫻花秘境、百年古道修復,到智慧落石防護與綠意公墓營造,再到親水農溪整治,五大工程共同織就一張「山水共生」的低碳城市、安全與永續新藍圖。
市長蔣萬安親自蒞臨致詞,並由副市長李四川頒獎,肯定大地處團隊不僅讓臺北更安全,同時打造充滿生機與故事的自然風景,讓市民不只「住得安心」,更能「看得見、走得進」這座城市的山水美境。
五大工程,串聯臺北的山林水岸新故事:
一、「112年度山坡地遊憩場域及山區道路(中山區)維護預約式工程(113年續約)」,透過林相改造、打造賞櫻新美境,並經疏伐與植樹,大地處在指南風景區更新林相約1.6公頃,並種下飛寒櫻,春天時節與貓空纜車交織成絕美櫻林,成為新一代打卡熱點。這場生態大改造不只美化環境,還年吸存近十萬公斤碳,真正做到了綠色永續。
二、「113年度臺北市登山步道改善及維護工程」,經由文化與自然共生,北投猴崁圳古道與文山貓空樟樹步道進行自然工法修復,不僅重現百年水圳和古廟風貌,更增設意象平台與吊橋,讓文化歷史與休閒體驗完美結合,成為市民放鬆散步的好去處。
三、「113年度臺北市山坡地邊坡改善與設施維護工程」,在遊客如織的竹子湖路段,工程團隊打造了兼顧安全與生態的防護網與動物友善通道;貓纜塔柱還安裝了最新自動監測系統,實時掌握邊坡穩定,確保纜車與居民安全,這樣的科技應用,已成為都市防災典範。
四、「112年度軍墓園區水土保持設施工程」,結合水土保持與景觀設計,莊嚴安全讓英烈安心安息,南港軍人公墓導入分區滯洪、邊坡防水與環境友善設計,讓莊重的追思場域同時具備環境安全與舒適感,讓英靈得以安息,也讓市民感受到更溫暖的紀念空間。
五、「牛稠坑溪下游整體環境營造工程」,採「減法設計」還原自然濕地,打造親水休憩新場域,保留既有濕地並運用生態工法整治河道,新增溪畔便橋與步道,讓牛稠坑溪不只滋養農田,更成為市民休憩親水的新天地,展現自然與生活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大地處表示,這五項工程不只是硬體建設,更是臺北推動安全、防災、生態與文化共融的實際成果,團隊用專業和熱情,讓城市的山林水岸,都成為市民心中安心、美麗的風景,並持續以「山水共生」為核心,結合科技、環保與文化,推動更多有溫度的公共工程,讓臺北不只是一座現代都市,更是一座山水和諧、永續宜居的幸福城市。
P.S.如需引用相關圖片,請至「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網站(https://www.geo.gov.taipei/)參考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