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4.10.20
雲林縣姊妹縣─德國巴歆縣參訪交流團20日展開產業交流行程,了解本縣在智慧製造、再生能源及永續轉型方面的成果。此次行程由縣府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劉志偉、簡任秘書李重毅與建設處長廖政彥陪同,雙方就綠色製造、循環經濟與ESG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
交流團首先前往麥寮離島工業園區,由台塑企業協助介紹與雲林縣環保局合作推動的「廚餘回收、轉廢為肥」計畫,並說明園區在空氣品質、水資源管理、循環經濟與ESG推動等面向的具體成果。隨後參訪南亞堆肥廠,了解雲林每日約30公噸廚餘經分類、破碎與脫水後,送至南亞高速發酵製成「雲溉肥」的過程。截至114年9月,南亞公司已處理約5萬6,000公噸廚餘,製成31萬6,360包雲溉肥,免費提供社區與民眾使用。史騰貝格縣長對雲林以科技手法推動資源循環與民眾參與深感興趣,並高度肯定此模式對環保教育的推動成效。
環保局副局長黃富義指出,縣府以「轉廢為能、垃圾全循環」及「環境智慧決策支援系統」為核心,並於113年入選ICF全球七大智慧城市,展現雲林結合智慧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決心,期望透過公私協力,打造潔淨、宜居的永續家園。
接續,訪團一行人前往雲林代表性國際企業─巧新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訪。該公司創立於1994年,是全球豪華汽車品牌鋁合金輪圈主要供應商,近年以再生鋁品牌RESAICAL®推動循環經濟,減碳效益達九成以上。訪團實地參觀自動化鍛造線與加工產線,對企業兼顧高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的成就深表讚賞。
巧新科技副總經理黃冠賓也在座談中分享,企業從早期金屬零件製造到今日成為全球高端品牌合作夥伴,關鍵在於堅持技術創新與環境永續雙軌並行。他表示,公司將持續提升自動化與再生鋁使用率,攜手縣府打造低碳示範區與智慧產業示範區。
建設處長廖政彥表示,巧新科技的成功經驗,正是雲林產業轉型的縮影,也證明地方產業能以創新科技邁向國際舞台。縣府將持續結合中央、地方與企業能量,推動「永續科技、智慧雲林」願景,讓「雲林製造」成為台灣邁向國際舞台的永續品牌。
行程最後,交流團前往雲林在地農場體驗採收鳳梨活動,親身感受在地農業的熱情與風土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