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新聞彰化縣青年學子投入義消行列 勇敢跨入救護第一線 彰師大學生完成EMT-1訓練 以熱忱與專業守護生命

青年學子投入義消行列 勇敢跨入救護第一線 彰師大學生完成EMT-1訓練 以熱忱與專業守護生命

  面對突發災難與日益增加的緊急救護需求,年輕活血救護人力亦待提升。為鼓勵青年投入公共服務,彰化縣消防局特別至大專院校招募義消人員,共有2名大學生懷抱服務熱忱,主動報名參與義勇消防人員行列,並利用暑假期間完成56小時紮實的訓練課程與學、術科測驗,成功取得初級救護技術員(EMT-1)證照,正式跨入緊急救護第一線,並利用課餘時間主動至分隊協助救護勤務,不僅展現實踐理想的行動力,也為社會注入嶄新的救護能量,成為守護生命的新生力量。
這2名學生目前就讀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皆無醫護背景,雖然成長背景與人生歷程不同,但他們卻不約而同選擇了同一條道路——投入義消行列,用行動實踐守護生命的信念。出身文組的王芓涵自小在軍醫家庭成長,耳濡目染下培養出正義感與助人精神。父親曾參與921救災與SARS消毒等艱辛任務,「雖然很苦、很累,但我們還是要去做」,父親用親身經歷走出的故事,在她心中早已埋下服務社會的種子。當她決定加入救護義消時,更獲得雙親大力支持,堅定了她投身救護的決心。而就讀理工學院的李承寰原本打算自費修習EMT-1課程,在參加消防局辦理的校園講座時,受到已加入義消友人鼓勵,當下毅然報名,從「想法」化為「行動」。
EMT-1訓練正值炎熱的暑假,當同齡學生享受假期時光時,2人選擇犧牲休閒與放鬆的機會,全心投入緊湊而高強度的救護訓練,訓練內容包括CPR及AED操作、止血包紮、骨折固定、12導程心電圖機操作與病患評估等各項急救技能,不僅透過課堂吸收理論,更在實作演練中磨練臨場反應與團隊合作能力。李承寰回憶,頸椎減移術與長背板搬運訓練讓他印象深刻,雖一開始手部操作生疏,但經過多次練習甚至親自上長背板,逐漸養成臨危不亂的技巧;王芓涵則分享,最重要的學習並非技術,而是心理素質——「不要過度責怪自己」。在急救現場,有些生命無法挽回,救護人員必須懂得自省卻不自責,唯有先穩固自己,才能真正幫助病患與家屬。
完成EMT-1訓練後,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雖然過程艱辛,但能學會幫助他人、甚至可能拯救一條生命,那種成就感無法言喻,並期許自己能成為臨危不亂、帶給患者安心的救護人員,即使是素昧平生的人,也能在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更希望未來能進階邁入EMT-2(中級救護技術員)行列,進一步提升專業能力,讓自己能在更多救護現場發揮所長。
彰化縣消防局表示,義勇消防人員是消防戰力的重要補充,尤其在大型事故或醫療資源有限地區更顯其價值。年滿18歲、具有服務熱忱的民眾皆可報名加入義消,透過參與救護、救災及宣導等多元任務,不僅能學得一技之長,還能拓展視野、培養團隊合作力,藉由每場訓練與實務經驗累積出專業。青年世代投入義消,不僅為救護團隊帶來活力與多元思維,為社會注入正能量,也為自己開啟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旅程。消防局未來也將持續推動各層級救護人才的培訓計畫,讓彰化的緊急救護網絡更加完善,守護縣民的健康與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