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將至,家家戶戶忙著返鄉過年,春節不僅是一段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更是孩子們認識家鄉文化、體驗地方歷史的契機。教育部推動第三期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113-117年)是以「美感即生活:從幼啟蒙.扎根生活.在地國際.永續實踐」為重點,而子計畫「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也為落實其理念,持續致力於結合藝術與非藝術學科,透過導入跨領域課程與多元議題,啟發孩子認識生活中的美感,進而深化對環境、文化與自我的理解。
以新北市新泰國小的「重返新莊街」課程為例,就以四年級社會課程「認識家鄉」為核心,串聯國語文、藝術以及自然學科,打造了一個融合歷史文化與創意表達的學習歷程。課程一開始,老師透過介紹其他國家如威尼斯嘉年華和日本能劇的面具文化,巧妙地引出新莊作為官將首故鄉的背景故事。接著,學生動手製作面具,並在設計中融入新莊老街的建築紋飾與文化故事,將抽象的歷史記憶轉化為具象的藝術創作。
接下來的課程更進一步拓展至歷史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老師講解了大漢溪流域與新莊港的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這片土地曾經的繁榮與活力。在此基礎上,學生運用水墨畫技法描繪水流,並參考日治時期的老街地圖,學習老建築的結構與特色。此外,學生更極具創意地結合電學知識設計出「會發光的牌樓」,結合電學知識,用導電膠帶與燈泡規劃出完整的電路,讓牌樓模型點亮,象徵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透過課程學習,讓學生從實作中體會到科技與美感交織的魅力,不僅培養新技能,更希望激發學生對家鄉歷史文化的珍惜與熱愛,進而成為家鄉故事的傳承者。
春節的一個重頭戲之一,當屬除夕夜的年夜飯。飲食文化不僅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更是一個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世界的切入點。而基隆市深美國小的「總鋪師看世界」課程,便以食物為媒介,將藝術、語文與綜合領域巧妙結合,帶領孩子開拓國際視野,同時學習如何掌握生活技能。
在這堂課程中,老師先引導學生思考「我最喜歡的食物是什麼?」、「在哪裡可以吃到?」,並用材料製作創意食物模型,激發學生對食物文化的興趣。之後學生以分組合作的方式,深入研究各國美食的背景故事與文化意涵,並進行報告分享,培養資訊蒐集與整理的能力。了解理論後,學生開始動手實作,學習廚藝基本功,如切菜、攪拌、調味等。課程還設計了廚藝闖關活動,透過趣味挑戰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最終,學生組成小組,親手完成一道道創意料理並在校內舉辦成果展,展現他們的作品與學習過程,許多學生不同以往表現,以大廚的姿態站上舞台,不僅讓人驚艷,也讓家長感受到孩子的成長與變化。
課程透過飲食切入,讓孩子不僅學習廚藝,更掌握了多媒材創作、海報設計與自主研究等而習得「帶著走的能力」,意義深遠,也相信經歷過這樣課程的孩子,在除夕夜準備年夜飯時,一定能成為家長的得力助手,用實際行動為家庭增添年節的溫暖與幸福感。
教育部表示,從新莊街認識家鄉歷史文化到基隆的從美食看世界,這些課程案例讓我們看見孩子們在學習中的創意與成長,也展現了美感教育的深遠影響力。希望在團聚的春節假期,能一起與孩子們感受家鄉的文化與美好並珍惜與家人相伴的時光。歡迎前往跨領域美感教育計畫網站(https://www.inarts.world/)查看與了解更多精彩的美感教育課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