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辦理「第七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暨「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於今(22)日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聯合舉行頒獎典禮,勉勵學校師生對環境學習的重視。本屆學校環境教育實作競賽參賽組數和人數皆創新高,計有138組作品、700多名師生參賽,今日特別表揚國小組、國中組前3名、資源循環特別獎、教師耕耘獎獲獎師生,這群優秀師生以實際行動展現環境學習力,以及對在地的關懷。113年度綠籬專案計畫共計補助99校,其中15校執行成效卓著,具體營造舒適友善學習環境,特予表揚。
本屆環境教育實作競賽部分,國小組第1名屏東縣屏東市仁愛國民小學,以「讓香蕉園裡農業廢棄物被創新應用」為題,創建「小學生手作廚房」,解決香蕉產量過剩問題,也成立「香蕉植株小學堂」,發揮創意並竭盡所能處理大量農業廢棄物,並應用社群平臺多元推廣,成效獲得肯定;國中組第1名嘉義市立玉山國民中學,學生為減少家鄉溫室氣體排放,透過「無車日」鼓勵學生及家長選擇步行、騎乘自行車或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低碳運輸方式上學,減少交通碳足跡,除了不吝分享自身經驗給他校,更整合嘉義在地運輸網絡、推廣低碳旅遊,達成節約能源、環境友善、社區發展等多項效益。
此外,為增進學生資源循環觀念,本屆環境教育實作競賽與環境部資源循環署合作增設資源循環特別獎,鼓勵循環創新、生活實踐。國小組特別獎得主桃園市八德區大安國民小學,利用廢棄玻璃瓶和課桌椅,結合藝術、科技製作花器,並與社區合作擴大影響力;彰化縣芬園鄉同安國民小學將鳳梨皮發酵製成清潔劑與手工皂,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國中組特別獎得主屏東縣立大同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聚焦校園減碳,改造環境設施,提高廢水利用率,實踐能資源循環;雲林縣私立淵明國民中學打造智慧節能植栽盆解決廚餘問題,結合生物分解與科技系統有效節能,展現資源循環多元應用與創新思維。
113年「校園綠籬專案計畫」榮獲第1名的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民小學,透過師生與校友共同打造多樣原生綠籬,將校園轉化為本土植物教育場域;嘉義縣立大埔國民中小學創新利用綠籬改造老舊圍牆,並積極推廣在地特色植物,展現對鄉土環境的關懷;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將綠籬計畫融入教學,引導學生研究其生態效益,以培養環境素養與社會責任感;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改造封閉圍牆,提升校園安全與綠化美感。
今年422地球日主題為「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為主題,呼籲以具體行動回應淨零轉型挑戰。教育部將持續鼓勵學校師生發揮環境行動,以探究與實作方式,深化環境教育學習和建構永續核心素養,積極培育具韌性及行動力的淨零世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