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觀光旅遊活化石的脈動:生態導演麥覺明分享山椒魚的感人旅程

活化石的脈動:生態導演麥覺明分享山椒魚的感人旅程

活化石的脈動:生態導演麥覺明分享山椒魚的感人旅程

揭開山椒魚的生存秘辛與保育挑戰

為深化大眾對高山生態系的關注與保育意識,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雪管處)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資圖)舉辦生態講座,114年度首場邀請生態紀錄片導演麥覺明以《我來自遙遠的北方~臺灣小鯢2.0》為題,分享其多年間紀錄臺灣特有珍稀物種山椒魚的拍攝歷程與保育觀察。活動吸引超過250位對自然保育有興趣的民眾到場,包括親子家庭、學生、教師及環境教育工作者,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反應熱烈,不僅是一場知識的饗宴,更是一趟關於山林生命的心靈旅程。

探索山椒魚的生態奇蹟:從冰河時期到今日的活化石

山椒魚俗稱「臺灣小鯢」,為臺灣特有的高山兩棲類動物,在臺灣有5種山椒魚,其演化歷史可追溯至冰河時期,被譽為「活化石」。牠們主要分布於中高海拔、低溫清澈的溪流中,對棲地條件極為敏感,是極具指標性的環境物種。隨著氣候變遷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山椒魚面臨棲地破碎化及生存危機。雪管處長期進行山椒魚的族群與棲地生態調查,並且於109年起聯合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玉管處)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管處)辦理山椒魚跨域研究等工作,並透過教育推廣,提高大眾對山椒魚保育的認識。國家公園的努力不僅旨在保護山椒魚的生存環境,更希望能喚起社會各界對自然生態的關注,讓更多人共同關心與守護臺灣特有的5種山椒魚。

從北方到雪霸:揭開山椒魚的生存秘辛與保育挑戰

麥覺明導演分享了拍攝過程中與研究人員及當地居民的互動,展現人與自然共存的可能性,並強調山椒魚的故事不僅屬於科學,更是感動人心的生命敘事,希望透過影像讓更多人關注「躲在石縫下的生命」。透過影像記錄中,山椒魚親代展現多樣護卵行為,包括將卵串套在頭部以確保孵化成功,以及臺灣大學朱有田教授自20216月啟動的山椒魚圈養繁殖試驗,到目前最新紀錄202511日成功孵化小鯢寶寶等珍貴影像紀錄,為山椒魚的保育工作帶來新希望,共同感受山椒魚生存的挑戰與美麗。

雪霸國家公園「山椒魚保育特展」啟動 親子互動讓保育知識從小扎根

另外,雪管處、玉管處、太管處及國資圖合作於國資圖1樓大廳舉辦的「探索山椒魚特展」於114423日正式啟動,原預定展覽期限至114615日,因民眾迴響熱烈,展期將延長至11476日。本特展旨在提升大眾對山椒魚及其棲息環境的認識。展覽期間,每星期五、六、日雪管處志工提供專業導覽解說服務,並安排親子友善互動活動,包括山椒魚棲地繪畫、手做紙雕及手偶劇表演,吸引了眾多家庭參與。雪管處志工團隊設計的有獎徵答與小小解說員體驗,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保育知識。參與的小朋友們表示希望未來成為「山林守護員」,家長們也認同這種生動的方式使孩子們更貼近自然,培養環保意識。

深化環境教育推廣 攜手守護臺灣高山生態寶藏

雪管處林文和處長指出,山椒魚為臺灣特有的冰河孑遺物種,是自然演化過程中的珍貴見證。其對溫度、水質及棲地條件極為敏感,正是氣候變遷下生態危機的預警者。國家公園長期與學界合作,進行山椒魚族群監測與棲地復原工作,並持續投入環境教育,並藉由生態保育講座、展覽與校園巡迴推廣等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這群「山林隱者」的生態價值。雪管處未來也將持續結合影像與多元資源,推動全民參與的保育行動,期盼透過你我共同努力,為臺灣山林及生存於期間之野生動植物生命創造更永續的未來。

圖片1雪管處114年生態保育講座《我來自遙遠的北方~臺灣小鯢2.0》活動大合照.JPG

圖片1.雪管處114年生態保育講座《我來自遙遠的北方~臺灣小鯢2.0》活動大合照

圖片2圈養繁殖試驗-觀霧山椒魚護卵行為.JPG

圖片2.圈養繁殖試驗-觀霧山椒魚護卵行為

圖4、山椒魚劇場手偶劇活動照

圖3.山椒魚劇場「小莫與小椒椒」手偶劇活動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