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北部新聞台北市網遊成癮早察覺,專業網絡合力協

網遊成癮早察覺,專業網絡合力協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問題日益嚴重,令許多家長束手無策。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8年已將「網路遊戲成癮」正式納入精神疾病診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當孩子玩網路遊戲的行為逐漸失控,並且已對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造成負面影響時,就得留意「網路遊戲成癮症」是否找上門了!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撥打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諮詢專線(02)3393-7885由專業人員提供即時協助或後續支持。

       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以國際通用診斷標準的「網路遊戲成癮量表」針對國內8,110位兒童青少年玩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大約為3.1%,相當於每100位玩家中就有3位具有成癮症狀,且此項數據略高於西方的盛行率1%左右。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暨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強調,判斷網路遊戲成癮症的關鍵並非僅於遊戲時間長短,而是必須檢視是否出現「失控造成生活失能」。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可歸納成三個核心指標,提供民眾作為網路遊戲成癮症的初步判斷:

  1. 無法控制的想要玩網路遊戲。
  2. 生活中以網路遊戲為優先,而忽略掉其他的日常活動。
  3. 即使知道網路遊戲已經影響到個人日常功能(包含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的運作,卻還是持續玩網路遊戲。

當上述三項狀況至少持續12個月的時間,就可能達到網路遊戲成癮的程度了。

       林煜軒醫師建議家長應從「了解」孩子現實生活中的困境開始,兒童青少年沉迷於網路遊戲世界,可能與日常的需求未獲得滿足有關,像是長期家庭或人際關係不良、學習成果不佳等,當孩子出現因網路遊戲而日常作息顛倒、拒學等情形時,家長不以時間限制為手段,而是試著在生活中增加、平衡現實生活中的滿足,協助孩子回到現實世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潘俊宏表示,兒童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個案,對遊戲以外的事物容易有專注力不足的現象,也經常合併情緒憂鬱、焦慮等困擾,有許多孩子是因為在學業、交友上受到挫折,或是受到家庭內負面情緒影響,而遁逃到遊戲裡的世界。此外,由於遊戲的感官刺激,過度活化腦部成癮迴路,影響到其他心智活動發展,也可能造成孩子的思考判斷與衝動控制力變差等問題。家長若採用突然強制斷網、杜絕孩子網路遊戲等方式,常會出現親子間的激烈衝突,嚴重時孩子可能會出現自傷、自殺或暴力行為,家長在介入處理時也要小心避免情緒的激烈表達。

       潘俊宏主任提到,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設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提供網路遊戲成癮門診及追蹤,家長若是及早發現問題,可陪同孩子就醫諮詢,就醫目的並非是要給孩子貼上疾病標籤,而是為了讓孩子與家庭回歸正常生活。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家長平時應多關注孩子平時使用網路的狀況,多抽空陪伴,才能避免成癮的問題趁隙而入,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北市衛生局、教育局及市立聯合醫院持續於社區及學校辦理網路遊戲成癮防治相關宣導;另北市有114間網路成癮之醫療院所及心理諮商機構資源地圖(https://reurl.cc/K82yMM連結),可提供醫療門診、心理諮商及心理治療等服務;並且在臺北市社區心衛中心官方網站(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連結)亦有提供網路使用習慣量表及中文版網路遊戲成癮量表,可做自我評估網路成癮程度,相關資源皆可於該網站查詢,歡迎民眾多多運用。

/001/Upload/684/relpic/10162/9407390/e8581660-35c5-4c38-a812-cb753ce60af7.pn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