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夢紅樓2樓展演廳)
業務聯絡:校長室 鄧書華秘書 辦公室23034381#102 手機0928273051
新聞聯絡:教務處 沈容伊主任 辦公室23034381#201
【發稿日期:114年5月13日】
【主題:從熱情到實踐 信念與選擇的旅程~諾貝爾獎與圖靈獎大師與青年對談~】
【臺北報導】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隆重舉辦「諾貝爾獎與圖靈獎大師與青年對談」講座,主題為「從熱情到實踐:信念與選擇的旅程」。活動中有三位在國際科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的學者親臨建中:2021年圖靈獎得主、超級電腦高效能運算專家傑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石墨烯共同發現者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以及1998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一氧化氮信號傳導研究先驅路易斯·J·伊格納羅(Louis J. Ignarro)。
莊智鈞校長在開場時即表示今天的講座對建中而言是非常榮幸,也是歷史性的一刻。建中的同學都非常熱愛追求真理,而科學的肇始,恰正是對真理的探尋,能夠邀請到三位殿堂級的大師來跟同學們分享、暢談他們對於做學問以及對真理的追求的想法與經驗,相信一定可以給學生們非常多的啟發與收穫。
講座過程中三位講者分別從自身經驗出發,分享成為研究者的初衷與歷程。他們一致強調「好奇心」是推動學術探索的核心力量,也提醒學生,通往科學的道路從不平坦,唯有熱忱與堅持才能穿越迷霧抵達真知。唐加拉教授以童年拆解電鑽的故事引出對系統原理的興趣;伊格納羅教授則敘述十五年堅持研究一氧化氮的歷程如何終於獲得科學界肯定;而諾沃肖洛夫教授則分享,科學發現的本質是從未知中探索、從簡單中創新。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三位講者給予年輕學子多項寶貴建議,同時都包括了「選擇你真正熱愛的事物,並持續保有好奇心」、「即使跌倒也不放棄,成功屬於願意不斷修正與堅持的人」,以及「跳脫框架思考,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即便在期中考試前夕,學生們依然報名踴躍,活動現場座無虛席,高中學生聚精會神聆聽,並在提問環節踴躍發言,展現對科學與生命意義的高度關注與思索。講座後受訪的學生多數表示雖然正逢考前,選擇放下複習參與講座,是認為這場演講比課本知識更有意義。專注於自身興趣與內在成長,比短期成績更值得投資,這也顯示學生開始建立更長遠的學習觀與人生觀。
其中一位陳昱衡同學表示:「在聆聽大師分享後,對自己未來的方向與職涯路徑變得更加清晰,也開始思考人生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另一位同學張宇潍則坦言自己過去在追求目標時有些「對自己說謊」,藉由演講中關於「誠實面對自我」與「保持熱情」的內容得到反思與提醒。他理解到「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興趣與動機,是邁向長期投入與成功的起點。」而學生江育政則提到:「我覺得今天這場講座讓我很震撼,尤其是路易斯·J·伊格納羅(Louis J. Ignarro)教授,他年紀已經很大了,卻還保有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讓我非常敬佩。他不僅思維活躍,還很有幽默感,完全顛覆了我對『學者』的刻板印象。原本以為得獎的大科學家會很嚴肅拘謹,但他卻充滿熱情,講話風趣,讓我覺得當個研究者其實可以很有趣、很有溫度。他的樣子讓我看見一個人即使到了人生後半段,仍然可以熱愛學習、保持熱情,這真的讓我很感動。」
莊智鈞校長表示:「教育的核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價值與方向的引導。透過這場對談,我們希望學生能從世界頂尖科學家的生命經驗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與選擇的意義,並在未來的旅程中,學會以理性思辨與人文關懷共構視野,勇敢走向人生的下一步。」活動尾聲由莊校長代表全體師生,致贈感謝禮予三位與談貴賓,並合影留念。這場跨國界與跨世代的知性對話,為建中百年教育歷程增添一頁深刻的風景,也在青年心中種下科學與信念共鳴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