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北部新聞新北市世界蛇日呼籲棲地保育 新北農友積極記錄田區蛇類生態

世界蛇日呼籲棲地保育 新北農友積極記錄田區蛇類生態

每年7月16日為「世界蛇日」(World Snake Day),提醒人們重新認識蛇在生態系中的角色,消弭誤解。為響應國際保育趨勢,新北市農業局連年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合作農友且於113年主動在田間記錄到5種原生蛇類蹤跡,其中包含草花蛇與黑眉錦蛇2種保育類物種,顯示友善耕作與生態棲地營造已逐步展現亮眼生態成果。

蛇類在生態系中屬於三級消費者,主要以老鼠、蛙類、蜥蜴等物種為食,有助控制鼠類與維持生態平衡,是衡量農田生態健康的重要指標。新北市農業局配合中央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透過提供生態薪水,鼓勵農民從事友善農耕、棲地管理及生態紀錄。其中16週生態觀察記錄補助方案吸引農友熱烈參與,自111年的11案成長至114年的105案,成長幅度近10倍。農友們在113年為期16週的生態觀察中,記錄到黑眉錦蛇、草花蛇、赤尾青竹絲、王錦蛇及鉤盲蛇等多樣蛇類物種,而根據農業部資料顯示,赤腹游蛇、唐水蛇等珍稀水棲性蛇類亦分佈於新北市範圍內的田區及周邊環境,顯示新北市水田、水梯田為蛇類重要棲息地。

113年參加生態觀察的石門區農友陳韻竹與父親陳國志,透過紅外線相機與田間紀錄,成功發現許多瀕危保育類動植物,如麝香貓、柴棺龜、水虎尾等,見證棲地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兩人長期投入友善耕作與棲地營造,陳韻竹創辦了「中華民國山海嶼田永續發展協會」,與丈夫積極推動生態復育,而父親陳國志則是努力推動食農教育,與學校合作讓孩子們親身走入農田,認識食物來源與自然生態的連結。陳韻竹表示,透過系統性的生態觀察,不僅重新認識耕作多年的土地,也深刻感受到隨著環境改善,野生動物正悄悄回歸,印證了「環境變好了,原先的住民自然會回來」,期盼未來能與更多農友一同投入、持續參與計畫,延續對土地與生態的守護行動。

新北市農業局呼籲大眾正確認識蛇類在農田生態系中的關鍵角色,切勿隨意傷害這些重要的野生生物。蛇類不僅是良好的環境指標,反映生態系的健康狀況,更是台灣珍貴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蛇類即是在守護農田的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共同維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