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文湖線列車異常一事,經維修人員連夜檢修,確認為電聯車推進馬達的電流開關故障,造成電阻過載產生高溫,波及周邊訊號線導致短路,列車偵測到異常後,自趨安全保護裝置啟動停於站間。臺北捷運已安排專案更換車隊相關元件,預計今年底前完成,相關改善作為亦將洽原廠及科技顧問確認是否完備。
文湖線自通車營運至今已近30年,為維護系統穩定,臺北捷運針對各項異常事件,就設備面查明真因,並水平展開各項專案,另就近年來較常發生異常的車門設備及煞車系統,持續推動多項改善專案。
針對外界提出十年來文湖線行車延誤件數,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文湖線延誤件數包含外在因素及設備因素等,由104年的45件,下降至近3年的112年21件、113年10件、114年截至目前為止為6件,未來仍持續致力穩定度提升;同時,亦針對個案異常事件水平展開專案改善,避免再發生。
若僅以加總過去十年延誤件數呈現,可能會造成外界誤解,也未能如實反映同仁的努力成果。
此外,進一步分析延誤原因,電聯車故障為主要因素,其次為號誌通訊等系統設備異常;車門異物、軌道障礙物、天災等外來因素亦為行車延誤原因之一,非系統因素責任佔過去十年延誤事件總數約3成4左右。
至於文湖線設備年限部分,電聯車使用年限為40年,馬特拉電聯車營運迄今29年,龐巴迪電聯車營運迄今16年,均未達使用年限,依原廠維修手冊及實際營運經驗,制訂完善的維修保養計畫及嚴格管理機制,並持續進行電聯車的趨勢健康檢查。本公司亦已成立工作小組,邀集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與專家、或顧問等,評估文湖線未來重要系統屆期時重置策略及各項可行方案。
此外,臺北捷運依據專家學者建議,加強運用公司現有TSIS及Metro PROMIS預警系統,進一步分析資料及維修紀錄,提前識別文湖線電聯車、號誌及供電等系統設備潛在風險,並據以調整維修計畫,期能在故障發生前即採取適當處置措施,確保行車安全與系統穩定;持續根據各類故障情境的變化,精進應變處置流程,並透過強化教育訓練,提升第一線人員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
對於本次事件造成旅客影響,臺北捷運再次表達歉意,未來仍將持續強化系統設備穩定度,維持營運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