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財劃法上路,新竹縣獲115年度普通統籌稅款分配金額僅245億元,相較原先預期253億元少了8億元。新竹縣長楊文科今(2)日於主管會報中,針對新法公式提出質疑,並大嘆縣內科技廠未將公司登記於新竹縣,導致營利事業營業額較低,而致獲配統籌分配稅款較預期少,並指示縣府團隊加把勁,歡迎產業進駐,更希望公司登記於新竹縣,創造產業經濟發展。
財政處指出,新竹縣115年度普通統籌稅款分配金額245億元,相較原先獲配68億元,增加177億元,然而這卻與原先預期可增加185億元相差甚鉅,原因除了新版財劃法第16-1條是以全國22個市縣為分母,但分子卻以本島19市縣作為計算基礎,以致未能全數分配外,另營利事業營業額的增減及財產稅成長率序位計分應該也是導致各縣市分配有增減的原因。
楊文科表示,新版財劃法實施,各縣市政府陸續傳出分配不平的聲音,縣府會依據中央分配數額,依法編列歲出歲入預算,以利各項縣政推動,然而依據財劃法第16-1條規定,土地、人口、營利事業額會影響未來分配統籌稅款分配款的數額,許多科技廠未將公司登記於新竹縣,使得縣府在分配稅款上較吃虧。
楊文科除了指示縣府團隊動起來,積極輔導縣內廠商將公司總部遷入新竹縣,也伸開雙手歡迎更多產業進駐並登記於新竹縣,一起創造新竹縣產業經濟共榮發展,也有利公共建設的推動。
另針對財劃法第30條規定,一般性補助款不得低於前一年度總額,中央目前解釋是不得低於中央的總額,但楊文科認為,為求地方政策推動,要求中央對各縣市之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各縣市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數較為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