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中部新聞雲林縣轉廢為能、打造永續教育典範  雲縣府主管參訪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

轉廢為能、打造永續教育典範  雲縣府主管參訪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

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114.09.08

為深化對SDGs永續發展目標及循環經濟實踐的理解,雲林縣政府於9月8日下午前往褒忠鄉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辦理主管創新學習見學活動,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率領縣府一級主管團隊,議員王鈺齊亦到場參與,由潮厝華德福國小校長廖宏彬及雲林縣人智學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何嘉祿帶領解說下,一起參訪校園,體驗學校「轉廢為能」的環境教育理念,共同探討如何打造永續校園典範。

轉廢為能、打造永續教育典範  雲縣府主管參訪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

計畫處長李明岳說明,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長年致力於環境教育與品德扎根,於113年榮獲全國第二所且最快完成「生態學校永久綠旗」認證的學校,同時也是全國首所登錄於世界華德福學校名錄的公辦公營學校,更曾獲美國環保署署長頒發感謝狀,這些成就不僅展現了雲林縣推動永續教育政策的成效,也彰顯出校園國際級的環境實踐能量。

花鼓精湛演出

張麗善縣長表示,感謝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校長廖宏彬帶領師生,在花鼓舞藝傳承、永久綠旗認證及金工競賽等等表現優異,也謝謝家長會對於學校教育方針的支持,讓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越辦越好,校譽日隆。

「立體廚餘植栽」實作

張縣長指出,雲林縣作為全球七大智慧城市之一,積極規劃2030永續發展願景,透過「SDGs在雲林」計畫,整合計畫處、農業處、文化觀光處、教育處及環保局等單位,共同打造具「生物共生宅」循環經濟模式,期望藉此成為全國校園及社區的借鏡。「生物共生宅」是一種結合生態共生與循環利用的創新教育空間設計理念,強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中各種生物之間的和諧共處,並透過實際操作落實資源循環,學校內的「立體廚餘植栽」便是生物共生宅理念的具體展現。

 

潮厝華德福國小校長廖宏彬說明,學校的「立體廚餘植栽」推廣,係由雲林縣人智學自然農法協會何嘉祿理事長指導,將運用自然農法與回收再利用技術,打造校園內一套微型循環生態系統;「立體廚餘植栽」是利用廢棄的食用油桶改造成立體植栽容器,學生們親手繪製桶身外觀,再將廚餘與社區落葉收集於容器中進行堆肥,並於容器中飼養蚯蚓分解有機廢棄物,而蚯蚓的糞便則成為植栽的重要肥料,這套微型循環生態系統除了結合環境美學與食農教育,也達到資源再生與生態保護的雙重目標,希望將此「立體廚餘植栽」推廣到全縣、甚至全台。

學生們採自然農法 所栽種的紫蘇.洛神花.香蕉等作物

何理事長指出,自然農法不只是耕作技術,更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學,期待透過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建立對土地的敬重與責任。

 

廖校長也特別感謝張麗善縣長對SDGs永續環境議題的重視,以及教育處對學校的支持與協助不遺餘力,才能使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無後顧之憂,勇猛持續向前邁進,同時也感謝雲林縣環保局多年來於生態校園綠旗認證工作的指導方能使潮厝順利達成永久綠旗之認證,邁入世界生態學校夥伴之林。

潮厝華德福國小校長廖宏彬及雲林縣人智學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何嘉祿帶領解說下,一起參訪校園,體驗學校「轉廢為能」的環境教育理念

廖校長強調,作為全國第二所榮獲永久綠旗認證的學校,以及唯一被美國環保署頒發感謝狀的教育實驗學校,潮厝華德福教育實驗國小未來將持續秉持永續精神,努力不懈。在張麗善縣長的領導下,攜手雲林縣其他學校,共同推動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使雲林縣成為全國SDGs教育的典範縣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