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科學教育114年「全國教育與文化科長聯席會議」嘉義市登場 科技藝術引領教育創新,文化基地深化在地連結

114年「全國教育與文化科長聯席會議」嘉義市登場 科技藝術引領教育創新,文化基地深化在地連結

由教育部與文化部共同主辦的「114年全國教育與文化科長聯席會議」,於今(114)年10月2日至3日在嘉義市舉行,會議邀集全國各地方政府教育及文化局處科長共聚一堂,針對藝術與美感教育、文化政策與跨領域協作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與對話。透過橫向連結與垂直整合機制,凝聚中央與地方共識,共同推動文化與教育的永續發展。

教育部表示,本聯席會議自102年起舉辦,歷年由地方政府輪流承辦,會中就教育部與文化部共同合作的面向進行探討,延續推動藝術與美感教育政策,包含藝文館校合作、傳統藝術深耕等,並結合當地特色規劃多元增能活動,強化中央與地方的協作機制與創新實踐。今年由嘉義市政府承辦,會中除聚焦文化與教育政策合作,更展現嘉義在地文化資源與美感教育推動成果。

本次會議特別表揚112學年度辦理「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成果優良的7個縣市政府,分別為基隆市、臺北市、苗栗縣、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及臺東縣,感謝地方政府積極投入藝術與美感教育推廣工作,並鼓勵持續創新與深耕,實現藝術融入教育的願景。會中並由嘉義市政府教育處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就「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的執行成果進行分享,嘉義市分享推動特色化課程串聯在地藝術資源,並持續建構美感校園環境,打造富有創意與在地特色的美感校園;高雄市則透過在地藝術家入校協同教學、藝文團體校園展演等課程及活動,以及教師美感培訓與在地藝文場館資源整合,呈現全方位的美感及藝術教育推動成果。

在數位時代快速發展的浪潮下,科技藝術已成為引領教育創新與文化傳播的重要驅動力。本次聯席會議特別邀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王福瑞教授,以「藝術×科技」為主題,分享科技與藝術融合下所開啟的文化教育新契機。講座內容聚焦在當代新媒體、互動技術及創作方法如何與教育實務產生連結,啟發與會者思考未來課程設計與教學推廣的創新方向。

文化部以「百大文化基地」政策為主軸,邀請獲選該計畫的新嘉義座(阮劇團)、舊監更生島、交趾剪黏傳統工藝文化基地、培桂堂-林開泰診療所舊宅等代表進行專題分享,從實際案例出發,探討如何透過公私協力,盤點地方文化資源、活化歷史場域,發展具文化深度與教育意涵的多元文化基地。講者分享其在地深耕經驗,說明如何將社區文化、藝術實踐與教育推廣結合,強化文化保存與公民參與。

會議第2日則安排實地參訪,讓與會者親身走入「百大文化基地」中的重要據點「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該場域活化為「舊監更生島」,不但保留了重要的文化資產,更透過與文創展演、文化體驗等活動結合,讓大眾打破過去對監獄的負面印象,重新認識這片曾經的監禁場所。隨後參訪嘉義市立美術館,其發展脈絡以「畫都嘉義」為核心,連結在地美術史與當代藝文策展,呈現出地方藝術與文化的豐富交織,讓美學真正走入日常生活與教育場域。

在美感校園參訪部分,安排與會人員走訪嘉義市民族國小與志航國小2所推動美感教育有成的學校。民族國小透過綠建築規劃與友善空間營造,打造兼具功能性與美感的校園環境,並將交趾陶工藝融入學生藝術創作,把學生松鼠交趾陶作品妝點於校園內,不但融入嘉義在地傳統工藝、更提升學生生活美感素養。志航國小則以「偶」為主題發展藝術課程,並透過「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計畫建置表演藝術空間「藝起飛翔館」,以布袋戲偶課程體現在地文化的活化與傳承,展現文化傳承與藝術教育的實踐成果。

教育部表示,透過本次全國教育與文化科長聯席會議,中央與地方共同凝聚藝術與文化教育推動的共識,並以實地參訪與跨域交流激發更多創新思維與實踐行動。未來將持續結合美感教育第三期五年中長程計畫與文化部相關政策,深化教育與文化的協作機制,攜手各地方政府、學校及社區,打造富有人文素養與創造力的教育環境,讓藝術與文化成為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