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學年度推動「高級中等學校本土語文(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客語文)直播共學計畫」,計畫特色在於突破教學的空間限制,讓學生可透過網際網路,線上學習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及客語文,並與專業教師進行即時互動,114學年度持續辦理,113學年度已協助79校2,735位學生學習本土語文。
除了語言學習外,亦可加強學生對本土歷史文化的認識。許多修習學生表示,透過直播共學計畫,不僅學會如何說這些語言,還對其中承載的文化、歷史有更深的認識。根據學生的學習回饋單,新竹縣義民高中高一的陳同學表示:「直播共學讓我可以隨時隨地練習本土語文,老師也能依照我們的學習狀況提供不同的補充資料,除了語言的表達和應用,也能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源由與意義。」;擔任協同人員的苗栗縣苗栗農工林老師則表示:「透過直播課程,我不只是課程的協同老師,也能和學生共同學習及討論,讓我在進行協助課程的同時,一起深入學習本土語文,更全面理解語言與生活的連結。」
直播共學老師能藉由平臺的完整回饋機制,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整。參與教育部國教署「高級中等學校本土語文(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客語文)直播共學計畫」的授課教師賴老師表示:「直播共學除了跨越空間限制,課後亦有提供完整的回饋機制,透過授課教師-營運中心-參與學校的三方連結,讓我可以即時調整課程規劃,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經驗。」
國教署表示,推動本土語文教育是確保文化多樣性與語言傳承的重要政策,透過直播共學,能彈性運用教學模式,而未來將加強與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學校的連結合作,使學生不受地域或師資等限制,亦能深入本土語文的學習與應用,促進本土語文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