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9屆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頒獎典禮於114年10月30日在苗栗舉辦。本屆徵選文類分別有現代詩、散文、翻譯文學及短篇小說,共收到來自14個族群、27種語別的118件投稿作品,共32篇作品脫穎而出。入選作品涵蓋16種原住民族語以及1種其他南島語系本土語言,展現各原住民族群的族語言創作活力。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族群世代間傳遞文化內涵的重要工具,教育部自96年起每兩年辦理1屆族語文學獎,鼓勵大眾利用公告之「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系統」參與族語創作,以增進族語書寫及族語文學專業知能,提升族語文學寫作技巧,培養更多族語文學寫作人才,並透過族語文學研習活動,以落實終身學習。
本屆投稿作品共有14個族群27種語別,其中現代詩43篇、散文36篇、短篇小說14篇、翻譯文學25篇。審查過程為了兼顧族語文學品質及公平公正原則,每件投稿作品均經由多位族語及文學專家學者評審,入選作品現代詩11篇、散文7篇、短篇小說6篇、翻譯文學8篇,其中1位同時獲得兩個文類獎項,共計31位族語創作者獲得殊榮。
原住民族語言文學獎自首屆辦理至今已持續舉辦18年,優選出3百多篇全族語文章,每屆將得獎作品集結出版,以利於族語文字化,達語言保存之效。 本屆入選作品主題豐富多元,從記錄部落日常生活的細膩筆觸,探討個人與族群認同的省思;創意改寫族群神話故事,到對傳統狩獵文化與生態智慧的現代詮釋,每一篇作品就像是引導閱讀者認識各族群獨特文化的窗口。例如太魯閣語散文作品〈原住民真正的農夫〉描述族人的生態文化;排灣語短篇小說〈當排灣族遇見布農族男孩時〉抒發跨族群間的交流互動故事。原住民族語言文學作品不僅是族語言的文字運用,更展現出當代原住民族群獨特的生活樣態。期許未來能夠有更多語別的族語創作者投稿參賽,創新活化族群語言文字獨有的美學敘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