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實施,教育部國教署支持全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發展與提升學生學習環境,持續推動「充實教學及實習設備計畫」,透過逐年挹注經費,協助學校更新教學及實習設備,建構優質的教學現場。113年度國教署補助全國418所學校更新一般科目設備經費,投入經費達新臺幣2億5,270萬5,430元。
以國立羅東高中為例,該校運用充實教學設備經費,投入在「地球科學科加深加廣選修課程」的教學設備增置,其中「折射式望遠鏡及赤道儀」提供學生實際操作望遠鏡親眼觀察的經驗,也新購置外觀酷似水管的「光柵光譜儀」,讓教師可透過不同光源的安排,呈現發射光譜、吸收光譜及連續光譜,引導學生興趣可實際觀察不同氣體來推知恆星光譜的狀態,讓天文不再只是課本上的文字敘述。
國立永靖高工則運用計畫補助,更新「健康與護理課程」所需的「經絡穴位人體模型」及「食物份量模型」。透過具象實體模型,學生能更直觀地掌握人體重要的經絡穴位與功能,並學習每日均衡飲食的正確組成,進而提升學生的保健意識,並養成自我健康管理的良好習慣。
除了補助部定課程教學設備,國教署亦鼓勵學校結合在地、校園及生活情境開設特色校訂課程。以國立潮州高中為例,以臺灣可可探究為主軸,開設跨科目專題研究與實作課程「可可狂想曲」,搭配透過計畫增購「研磨機」及「破殼風選機」,讓學生能在課堂中親手操作可可豆發酵、研磨及破殼的過程,藉由豆仁型態及產出物,了解可可豆在不同製程中的變化。
國教署表示,為提升教學品質,將持續協助學校汰換及添購設備,讓學生在多元課程中能運用更貼近課程需求的教具,透過實際操作累積經驗,進而強化觀察力與實作能力,也在計畫推動下,支持各校發展多元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專業知能的學習之外,培養跨域整合的能力,打造完善的教學場域,使教育與生活、產業緊密銜接,培養具備競爭力的新世代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