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nsexonline.com
北部新聞台北市田園耕作順應節氣 大學里豎立綠色生活圈典範

田園耕作順應節氣 大學里豎立綠色生活圈典範

發稿單位:園藝科

發稿日期:114年11月7日

發稿時間:09:40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 0928880031

業務聯絡人:郭蘭香

聯絡電話: 23815132*228

 

田園耕作順應節氣 大學里豎立綠色生活圈典範

 

臺北市公園處深耕「綠色生活圈」有成,以在地田園基地作為核心緊密鏈結在地社群與公私部門資源,為市民提供一個能夠舒緩身心、促進社群共融並確保永續營運的綠色公共場域。公園處以大安區大學里「巷弄香草園」為核心,於十月舉辦成果發表活動,全面展現兩年來結合在地需求與公部門投入專業師資資源所創造的豐碩績效與社區效益。

 

公園處與鄰里田園基地合作將綠色生活圈與地方文化與農事節氣進行深度結合,規劃了一系列兼具高度知識性與實用性的生活行事曆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四季的 24 節氣與重要節日。

 

公園處說明,課程以四季為準,規劃不同內容,指導居民如何順應天時進行農事及手作。春季進行啟動與布局,包括立春、驚蟄、穀雨、魚木節4個時節。立春(2/3~5)濕冷時節不利戶外,指導利用乾燥香草搭配植物油,製成「香草油」、驚蟄 (3/5~7):萬物甦醒,辦理「田園昆蟲辨識與運用」課程,完善病蟲害預防。穀雨 (4/19~21)為春耕好時節,舉辦「香草植物栽培與照顧」課程,為年度生產布局。魚木節 (每年4月)結合大學里獨有文化,辦理鄰里文化及綠色景點走讀。

 

夏季則著重高溫與應用,包括立夏、小暑、大暑、處暑4個時節。立夏 (5/5~7)接近清明的多雨時節,於田園基地加強排水設計,並為夏季強光安排遮陰設施。小暑 (7/6~8)是蚊蟲活躍季節,以田園基地為中心,擴大至社區啟動登革熱防治體檢活動。大暑(7/22~24)進入酷熱時節,利用收成的植材製成「清涼療癒飲品」。處暑 (8/22~24)氣候仍高溫高濕,開辦「簡易泡菜製作」課程,延長收成作物保存期。

 

秋季以收成與加工為主軸,包括、立秋、秋分、寒露、中秋節4個時節。立秋 (8/7~9)氣候微涼,進行「田園堆肥製作」,將田間廢棄物再利用。秋分 (9/22~24)辦理「秋季作物耕作」,進行秋冬季收成種植安排。寒露 (10/7~9)天氣轉涼,進行植物外型修剪,並利用枝葉製作加工產品,例如艾草糕點或草仔粿。中秋節 (農曆8/15)搭配社區活動,分享秋天的收成與加工成果。

 

到了冬季,也是國人所知的冬藏,課程的重點在維護與共享,包括立冬、冬至、大寒、聖誕節4個時節。立冬 (11/7~8)進行田園養護,清理雜草並添加肥料以強健作物。冬至 (12/21~23)時葉菜生長旺盛,收成短期葉菜類(如茼蒿),舉辦聚會(如湯圓或火鍋)。大寒(1/19~21)氣候最冷,進行田園基地大掃除,整理收納手用工具。最後在聖誕節來個完美的ending,搭配節日將冬季收成作物或整理出的二手用品進行交換分享。

 

透過這些系統化的課程,讓參與者獲得成就感與身心療癒,並使田園城市透過綠色生活圈成為在地文化的重要特色。綠色生活圈的建立,在環境層面成功縫合了大學里散落的綠地節點(包括霧裡薛圳、溫州公園、角落心巷等),並引入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文化大學、臺灣大學等專業資源。

 

公園處表示,跨域合作成功繪製了「健智步道地圖」與「夏日陰影路徑地圖」,為居民提供實用的健康指南。成果發表當日,在里長帶領下,回顧了兩年來的豐碩成果,並透過趣味賓果與烏克莉莉伴唱等環節凝聚社區向心力。最終,所有綠色生活圈夥伴共同簽署「永續行動海報」,為綠色生活圈許下長遠的承諾。公園處期許未來將持續結合在地資源,辦理更多符合社區特性的深度課程與交流活動,共同提升整個城市的綠色療癒力,讓田園城市活動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