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5月17日)天是「國際瀕危物種日Endangered Species Day」,臺北市立動物園於教育中心地下一樓為「瀕危動物故事館」舉辦開工典禮。故事館將運用園區保存的重要物種樣本,策劃「瀕危動物故事」主題展區,預計在秋季正式對外展出,亦作為慶祝臺北動物園建園110周年的獻禮之一。今(5月17日)為響應「國際瀕危物種日」並為「瀕危動物故事館」的保育教育展示計畫揭開序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偕同第一銀行副處長方正文及群創光電處長鄭雅莉,一起為「瀕危動物故事館」開工祝賀。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諶亦聰表示,今(2024)為動物園建園第110周年,動物園發展從早年收藏珍奇物種到今日以瀕危動物保育為本,強化動物福祉、保育研究、棲地保護與復育、瀕危物種再引入、環境教育及生命教育為經營發展核心,「Devoting to Rewilding」正是臺北動物園積極轉型為野生動物保育機構下一個10年目標的自我期許。選在於今(5月17日) 「國際瀕危物種日」動工的「瀕危動物故事館」,將透過動物園持續保存的重要物種,例如大家最喜歡的憨萌大貓熊「團團」,以形態標本等樣貌為保育計畫及成果代言─從瀕危翻轉為易危等級的成功故事,結合動物園建園110周年的13種焦點保育物種,如穿山甲、無尾熊等國際關注物種,倡議氣候變遷行動、國際保育行動合作、向生命學習、翻轉全球物種瀕危趨勢行動(Reverse the Red)等,突顯在生物多樣性持續快速喪失的今天,參與全球保育工作動物園責無旁貸。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從1963年起編寫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全球生物的生存狀態分為9個等級。2006年美國瀕危物種聯盟(Endangered Species Coalition)將五月的第3個星期五訂為「國際瀕危物種日」,目的即在喚起大眾重視因棲地開發、環境汙染、非法獵捕、氣候變遷等因素對於野生生物造成的威脅,以及人們可以如何為翻轉物種生存狀態做出努力。「瀕危動物特展」未來將展出20餘種動物的形態標本,包括穿山甲、射紋陸龜、黑猩猩、黑腳企鵝、小貓熊、環尾狐猴等,其中也包含最受關注的大貓熊「團團」。臺北市立動物園選在今天(5月17日)為「瀕危動物故事」舉辦開工典禮,透過瀕危物種連結起國際與國內的保育合作計畫,鼓勵大眾也成為參與保育生物多樣性的一分子(Be Part of The Plan),為野生動物保育採取具體行動。
【國際瀕危物種日 翻轉瀕危 看見未來!】學習活動
2024年5月17日至6月18日教育中心櫃台提供「翻轉瀕危 看見未來」學習活動單,邀請大家一起來認識瀕危物種故事!
活動時間:2024年5月17日12時起至6月18日16時止
領取位置:教育中心入口櫃台領取學習單(需入館費)
學習地點:教育中心地下室瀕危動物故事館預備區
學習獎勵兌換時間及地點: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4時(每週一休館,6月10日遇端午節開館隔日休館 ),完成學習單者可在教育中心櫃台兌換獎勵(每人限領1份),並可獲得Mini Zoo文創商店9折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