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4.10.02
雲林縣政府今(2)日下午於縣府大禮堂舉辦「114年兒少保護及性暴力防治守護行動計畫─兒少保護名人講座」,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劉淑瓊教授,以「從兒虐案例看見守護力量─打造更堅實的兒少安全防護網」為主題進行演講,同場邀約城邦律師事務所吳文城所長與談,分享實務經驗與在地案例,講座現場吸引公部門、民間團體與民眾踴躍參加,包含縣府各單位人員、警政系統、教育體系及衛生醫療專業人員等共同到場,謝淑亞副縣長也到場勉勵鼓舞,展現跨領域網絡支持力量,充分呼應「兒少保護需要全民一起努力」的核心精神。
謝副縣長向參與者分享,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字,113年全國通報受理性侵害及兒少保護案件高達7萬多件,雲林縣內亦有近1,500件,平均每天都有兒少及被害人疑似遭受身心虐待或性暴力對待。近年來多起兒虐案件引發社會震驚及高度關注,有兒少因受虐重傷或死亡,凸顯家庭照顧失能與保護體系不足的挑戰。今年5月全台逾萬名民眾走上街頭,呼籲政府正視兒少保護缺口,立法院則於7月通過刑法修正案,加重對七歲以下兒童遭虐致死案件的刑責,反映社會對此議題的迫切關注。謝副縣長提到「今日的孩子是明天的大人」,保護兒童及少年健康成長刻不容緩,需要社會大眾努力,同時感謝所有參與講座的人員以理解及行動來開啟保護兒少的第一步。
講座中,劉淑瓊教授結合國內外兒少保護經驗及實務案例,從國際兒童權利公約的原則搭配實務經驗,剖析兒少受虐類型及背後的結構性問題,點出台灣在制度面需持續強化及關注的方向。與談人吳文城所長過去曾任雲林地方檢察署主任檢察官,與縣政府及網絡單位共同推動全國首創的「婦幼保護平台」,強調兒少保護案件跨團隊合作與快速介入的重要性。兩位專家除分享各自豐富的知能及經驗,更以專業視角彼此深度對話及回應現場參與者的熱烈提問,協助民眾與專業人員認識現行兒少保護制度內涵、各種挑戰及改變契機。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CRC)第19條明確規定,兒童應受到保護,不受任何形式的身體或心理傷害、疏忽、虐待或剝削;《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提到各國應採取一切適當措施,保護婦女免於任何形式的暴力與歧視。國際公約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國際共識及社會共同的道德責任,提醒我們必須正視並積極防範兒少虐待與性暴力。本次兒少保護名人講座是雲林縣政府推動「114年兒少保護及性暴力防治守護行動計畫」的重要一環,雲林縣政府自8月起即陸續辦理性暴力防治影展活動,結合今日的兒少保護專題講座,宣導及深化民眾對兒少保護及性暴力議題的認識,串連警政、教育、醫療與社福等專業人員參與,共同建構更完整的保護網絡。
守護兒少與防治性暴力是政府的職責,同時需要社會每一份子參與,當每個人願意多關懷一句、伸出援手,就可能改變一個生命的軌跡。雲林縣過去連續三年於中央對地方政府之強化社會安全網績效考核榮獲特優佳績,深受中央肯定,在此雲林縣政府持續呼籲各界關注及投入兒少保護及性暴力防治工作,唯有凝聚全民力量讓每個角落成為支持孩子的守護網,才能為孩子們打造安全、友善、無暴力的成長環境,讓每個生命都能獲得應有的守護。
【本系列活動符合「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以下簡稱CEDAW)第二條 譴責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協議立即用一切適當辦法,推行消除對婦女歧視的政策;消除對婦女歧視義務,包含性別的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