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各界對無障礙環境日益重視,為營造更加安全、健康與平等的學習空間,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計畫」,每年編列經費,補助地方政府協助建置與改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114年度補助各縣市政府轄屬580所學校,核定經費共計約3億6,000萬元,以提升在校師生之安全保障與學習效率,以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為強化計畫推動之專業性與可行性,國教署依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訂定「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特殊教育學校無障礙設施設備設置要點」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改善無障礙校園環境原則」核予補助經費。
以宜蘭縣為例,針對轄屬學校教學建築間的通行動線、電梯、無障礙廁所空間等重點項目,進行無障礙設施設備改善;例如:例如宜蘭國小更新無障礙電梯,使故障多年電梯重生並獲得合法保障;冬山國小成果包括增設無障礙坡道、整修室內外通路走廊等項目,不僅提升身心障礙學生的自主參與度與行動便利,也展現中央攜手地方落實教育平權的具體成果。
新竹縣同樣積極輔導學校辦理改善校園內外的無障礙設施。例如:中正國小針對老舊建築物進行無障礙電梯整修以及坡道設置等重點工程,使整體動線更流暢、安全;這些成果有效減輕師生日常通行的不便,也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安全、平等且友善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國教署表示,未來將持續編列相關預算,並透過滾動式檢討與策略調整,深化無障礙理念的實踐。期盼不僅在建築設施層面達成「可進」(能進入每一個區域)、「可達」(能抵達每一處空間)與「可用」(能使用每一項設備)的基本要求,更能從心理與社會層面,促進身心障礙與非身心障礙者之間的理解與共融,以共同建構一個友善、平等且具教育品質的優質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