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中央氣象署發布颱風消息,鳳凰颱風持續增強,預估11月11日至13日受到颱風及其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影響,全台都有大雨或局部豪雨發生的機率。新竹縣長楊文科籲請農友密切注意颱風動態,做好居家安全及農作物災害防範措施,另大雨過後田間濕滑且斷枝雜物多,於進行復原措施時,務請注意自身安全。
新竹縣政府呼籲農友在颱風來到前做好防颱措施
一、果園:果園周圍應加強防風設施,並補強幼株或新植植株之支柱;成株宜將枝條誘引固定,減少植株搖晃而傷害根部或倒伏;確保果園的排水口及通道暢通、清除水道中的雜物,使田區避免積水。柑橘為中果期-大果期,加強果園排水及果樹固定。
二、水稻雜糧特作:水稻正值糊熟期,可增加田間灌溉高度,以減少蒸散作用急遽發生造成傷害;高粱為糊熟期,大豆為果莢充實期,蕎麥為開花至幼莢形成期,應隨時注意颱風、豪雨警報資訊;地勢較低地區應保持田區內畦溝、田區外排水溝之暢通,以利排水;山藥正值採收期,災前應疏通田區之排水通道,確保排水順暢,檢查供莖蔓攀爬之支架是否固定,繩網是否綁牢,加強固定措施,避免遭強風吹襲而倒伏,因而遭受損失。
三、蔬果:蔬菜易受風雨損害,倘已到收穫期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茭白正值營養生長期,維持田間灌水高度,以減少強風造成蒸散作用急劇發生之傷害;災後儘速排除過多之積水,視情況移除受損及老化葉片,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及酌量進行肥培管理。
倘有災情顯現請農友主動通報當地公所並拍照存證
新竹縣政府表示,己通報各鄉鎮市公所密切注意並宣導相關防範措施,後續倘有災情發生,亦請農民主動向當地公所通報,並請公所依農業天然災害查報作業規定辦理。另外,基層公所對於災後需即時採收及復耕之受災田區作物,應動員人力進行勘查及拍照取證工作,並加強宣導農民可自行拍攝當次災害損失照片,內容應包含拍攝日期、災損情形、相鄰田區、可識別田區位置之背景及衛星定位資訊,並自行標示田區坐落地段(地號)等。
農業部已開發具有定位功能的「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讓農民拍攝當次災害之災損照片作為佐證文件,協助基層公所保存作物受損證據,可多加利用。後續如經農業部公告辦理救助,應於公告受理申請救助期間內,併同申請文件送基層公所備查,作為災損認定之佐證參考資料,兼顧受災農民及時復耕及申請天然災害救助之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