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新聞苗栗縣「一八九五‧走過銅鑼」乙未戰役130週年紀念暨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館慶

「一八九五‧走過銅鑼」乙未戰役130週年紀念暨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館慶

苗栗縣政府新聞稿114/11/15

 

    為紀念乙未戰役130週年,並慶祝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成立三週年,苗栗縣銅鑼鄉將於今、明(15、16)日舉辦「一八九五‧走過銅鑼」系列活動。活動地點位於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活動內容包含館慶開幕式、生活市集、客庄音樂會與乙未講座、吳淑娟書法篆刻展等多元節目,邀請民眾共同回望歷史、體驗生活、聆聽客庄之聲,以藝術與文化的形式傳遞客庄的韌性與土地的情感。

 

    館慶開幕式及紀念活動由副縣長邱俐俐與總統府姚嘉文資政、客委會副主委邱星崴、前立委湯蕙禎、立委沈發惠秘書連森裕、聯合大學學務長林本炫、議員黃芳椿、羅貴星及地方代表等一同出席,場面相當盛大隆重。

 

    銅鑼古名「銅鑼灣」,乙未義士吳湯興、李祥甫、丘國霖的故鄉,也是台灣第一才子丘逢甲的出生地。乙未年客家三傑之首吳湯興號召銅鑼灣義民,於銅鑼「天后宮」誓師,敲響了乙未的號角。

 

    為追思1895年乙未戰爭中,為守護家園而犧牲的客庄義軍,由聯合大學客家學院文化觀光學系與銅鑼窯共同策劃與製作,特以陶板刻寫三百餘名義軍名冊於牆上。期待結合學術研究與地方工藝,透過陶板書寫英明,藉由陶藝工藝讓歷史溫度在泥土中再次甦醒。

 

    副縣長邱俐俐表示,「1895‧走過銅鑼」是一次紀念也是一場文化回望。從乙未義民的英勇精神到當代青年返鄉推動文化創生的努力,活動以「走過」為意象,串連歷史、生活與藝術,象徵銅鑼人持續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前行。

 

    邱副縣長指出,「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自成立三年以來,以「生活即文化、文化即地方」為理念,透過展覽、市集、講座與藝術創作,讓歷史與現代對話,讓文化在日常中發光發熱。今天的活動更結合乙未精神與地方創意,從書法篆刻展、生活市集、到客庄音樂會與歷史講座,都展現出苗栗文化的多樣與深厚。

 

    邱俐俐副縣長強調,130年來,時代變遷,但那份為土地付出的心、那股客庄的韌性,始終不變。希望透過這場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銅鑼的故事,感受文化的溫度,在下一個130年,也讓我們一同攜手,把這份歷史的精神化為未來的力量,持續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 1縣府-乙未戰役130週年紀念暨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館慶.JPG
  • 2縣府-陶板刻寫三百餘名義軍名冊
  • 3縣府-副縣長致詞.JPG
  • 4縣府-客委會副主委邱星崴致詞.JPG
  • 5縣府-副縣長與來賓聆聽創作緣由.JPG
  • 6縣府-書法展.JPG
  • 7縣府-篆刻作品展
  • 8縣府-副縣長與來賓參觀義士牆.JPG
  • 9縣府-館外音樂展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