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尖山、北二段、畢祿山等登山路線,5月1日起重新開放入園
去(113)年康瑞颱風帶來充沛雨量,重創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轄區內多條登山步道,路基沖蝕、山坡滑落多處;後又因雪季提早且雪況更勝往年,致使步道巡查及修復不易。
今(114)年雪季過後,太管處積極協調合作團體及動員多名保育志工,巡查包含南湖中央尖(北一段線)、北一段縱走北二段、北二段(鬼門關斷崖)等路線,移除部分風倒木及檢視確保繩索功能。而原本820林道5.3K處因雨水沖蝕而失去功能的木梯,也在合歡山管理站及委外廠商共同努力下回填受沖蝕的路基與更換成堅固的鋁梯,讓山友有更安全的登山環境。
太管處擬自5月1日起重新開放前述封閉近半年的步道供民眾親近山林,惟部分路段或因久未有人通行而路跡不明,敬請山友做好準備再行入山,如需諮詢請來電太管處,將有專人回應。
保護珍稀物種,7月1日起南湖、奇萊山區同步調降承載量及調整其他路線申請方式
經臺灣大學朱有田老師團隊多年研究調查,南湖圈谷及奇萊成功山屋周邊為南湖山椒魚與臺灣山椒魚(2025年更名,原為楚南式山椒魚)的重要棲地,因登山活動干擾影響大,族群有日益減少的跡象,太管處將自114年7月1日起分別調降二處山域入園承載量,不分平假日分別為南湖大山線每日60人;奇萊主、北峰、奇萊連峰線(共用承載量)每日40人,達成園區重要珍稀物種環境生態保育之目標。
另為避免申請「其他路線」山友過度停留於上述二區域,5月1日起開放「其他路線-南湖大山線」、「其他路線-奇萊群峰」2條次申請路線,申請人可申請傳統路線山屋或營地,114年7月1日起如未取得山屋床位或營位或未妥適安排合理宿營點者,本處將不予許可入園。
太管處將持續收集研究團隊資訊及山友回饋建議,滾動式調整該區域承載管制措施,在環境保育與遊憩活動中取得平衡,請山友體諒配合,共同維護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珍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