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運動風氣持續升溫,從運動中心的重訓、瑜珈、平板支撐,到超慢跑、馬拉松與各地球類社團林立,如桌球和羽球,運動已成為全民趨勢。不過,隨著參與人數上升,運動傷害也日益普遍,肩頸痠痛、膝蓋負擔、下背緊繃與椎間盤突出,成為許多運動者最常見的身體警訊。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動得太多」,而是缺乏正確動作模式與關節控制能力所導致。
聰明運動家創辦人、擁有運動生物力學專業背景的李政霖博士指出,多數人並未接受過系統性的動作學習,而是憑經驗與直覺進行訓練。這樣的方式容易造成肌群代償、關節承受過大壓力,長期下來導致慢性疼痛甚至結構損傷。他強調,運動不應只是動作的堆疊,更應從關節活動能力、肌肉控制、筋膜延展與整體協調等層面,建立正確的身體使用基礎。
李博士指出,現代人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缺乏身體覺察,早已讓關節與肌肉陷入代償狀態,若在此基礎上進行運動,便如同在不穩固的地基上加蓋高樓,極易出現傷害。重建動作結構與學習身體控制,才是遠離運動傷害的根本之道。
在實際課程中,不乏成功的轉變案例。一位長年參與排球活動的工程師,長期受到肩胛疼痛困擾,即使接受各種徒手治療與按摩仍無改善。課程中才發現,他未能正確啟動肩關節穩定肌群,長期以斜方肌與胸小肌代償發力,導致肩胛骨活動受限並產生發炎現象。透過動作重建與關節引導,他最終擺脫疼痛困擾,不僅提升了運動表現,連日常工作效率也獲得改善。
另一名馬拉松選手,儘管訓練多年卻始終無法突破成績瓶頸。課程中發現,他錯將骨盆活動當作髖關節啟動,導致步伐不穩、運動效率低落。經過「送髖動作」訓練與骨盆活動的學習後,跑姿更加穩定,運動效率著顯提升,不僅突破過往瓶頸,大幅降低訓練時的受傷風險,重新找回跑步時應有的輕盈與自在。
甚至有一位練習太極拳超過30年的學員,因過度追求「放鬆」導致背部肌肉力量不足,使脊椎結構出現旋轉與錯位,太極拳的站姿也因錯誤重心判斷而長期造成腿部僵硬。透過課程學習力學站姿與動作控制,這位學員成功找回身體穩定性與下肢力量,重新體驗太極動作的力量與平衡。
李博士進一步說明,許多人以為掌握動作技巧就足夠,卻忽略了更關鍵的基礎——全身關節的活動能力與肌肉啟動模式。因此,在聰明運動家的三大核心課程中,「力學筋膜伸展術」被視為最重要的入門基礎。聰明運動家的課程幫助學員從頭開始學習身體各部位的關節活動的順序,瞭解肌肉如何在正確結構下發力。這不僅是單純的伸展,而是一種關節系統與筋膜肌肉使用方式的「重啟與對位」,是所有運動者想要「動得對、動得穩」的第一步。
課程融合運動生物力學、解剖生理學與動作分析理論,強調「預防重於修補」,透過關節運動鏈與肌筋膜動力鏈的協調訓練,協助學員建立全身動作地圖,讓運動真正成為提升健康與表現的工具,而非造成傷害的陷阱。
目前聰明運動家的課程以台北為主要實體教學據點,並同步推展線上課程與直播學習,讓來自全台各地的學員皆能自由參與,無須受限於時間與空間。學員背景涵蓋運動初學者、復健族群、銀髮長者及專業教練,顯示系統化學習動作模式的需求,正逐漸從專業走向大眾,成為全民健康的重要環節。
以「用運動科學為基礎,用正確的姿勢,做有效的運動」為使命,聰明運動家持續推廣正確身體觀念與動作學習系統。李政霖博士也呼籲,運動不應等到身體亮起紅燈才尋求補救,而應從每一次動作發生前,就為關節、肌肉與筋膜做好準備。唯有先學會動作的知識和姿勢,再來談論鍛鍊,身體才能真正「動得久、動得穩、動得好」,讓運動成為人生長期健康的推進器,而非傷害的起點。
聯絡與報名方式
課程資訊:https://wiseexerciser.com/biomechanical-stretch/
官網:https://rink.cc/rksc8
官網-線上課程:https://rink.cc/78ius
官網-實體課程:https://wiseexerciser.com/services/
LINE 官方帳號:https://lin.ee/nZvyhJf
聯絡信箱:support@wiseexerciser.com
客服專線:02-2505-8213
上臂關節連動:教導肩關節啟動,帶動肘關節與腕關節
下肢閉鎖動作指導:穏定骨盆位置,啟動臗關節連動膝關節與踝關節
脊椎連動的應用指導:善用身體的力量搬重物,而不是用手的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