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當前教育政策,持續落實「友善校園」精神,強化中央與地方夥伴合作,教育部於114年7月9日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首日議程聚焦以「友善校園」為中心主軸,圍繞「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推動全校參與式友善校園文化」,以及「打造正向管教的支持系統」三大面向進行深入研討,期望透過學生為中心、學校為本位的策略,建構尊重、關懷與包容的校園文化與制度環境。
在地方實踐層面,高雄市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政府教育局於會議中進行經驗分享。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積極推動修復式正義理念,以該市中山國民中學為例,針對校園中發生之學生衝突事件,導入以當事人對話、社群參與與關係重建為核心的調和會議機制。該校透過成立教師調和團隊,並結合專業第三方協力處理個案,促使事件處理不僅止於懲處層面,更強調理解、責任與修復,除落實校園霸凌零容忍政策外,亦建構起具包容性與支持性的校園網絡,營造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
在面對數位時代帶來的教育挑戰與機會,新竹縣政府教育局與新竹縣博愛國民小學則以科技融入正向管教與生命教育為重點,推動智慧校園計畫,運用數位平台強化教師與學生的情緒溝通與學習反饋系統。博愛國小發展出具體教案,結合AR/VR技術進行情境模擬,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情緒、學習正向互動與同理他人,有效提升媒體識讀與資訊素養,實踐「教室即生命教育場域」的教學理念。
教育部表示,為協助教師因應新型態挑戰,未來將持續整合科技工具與現行政策資源,建構系統性的教師支持機制,提供教師專業諮詢、壓力調適、情緒管理及法律素養等資源,並透過多元且持續的專業增能課程,提升教師推動正向管教與零體罰政策的實踐能力。
教育部強調,期盼藉由本次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深化中央與地方教育體系的對話與合作,透過愛與專業守護每一位孩子的尊嚴與成長,持續推動校園霸凌防制、正向管教及校園安全機制,形塑尊重、關懷、包容的校園文化,營造友善、溫馨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