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與金門酒廠簽訂的一期高粱契作面積約37公頃,然因丹娜絲颱風摧殘及霪雨霏霏的不利天氣,導致穗上發芽嚴重影響品質與收成,縣長鍾東錦15日會同農糧署等單位,到通霄鎮南和段高粱田會勘天然災損情形,傾聽農友心聲,目睹發芽甚至冒出綠葉的高粱穗,心疼不已,他隨即指示農業處連同後龍、苑裡兩地會勘結果,一併加速申請作業流程,爭取從優辦理天然災害救助。
縣府農業處指出,農業部近年來積極推廣農民轉作節水耐旱雜糧釀酒高粱,苗栗縣在114年1期作,與金門酒廠契作面積約37公頃,其中以通霄鎮栽培面積21公頃最多,其次為後龍鎮8公頃及苑裡鎮7公頃,還有部分零星契作。往年1期作每公頃產量約1400至1500公斤,金門酒廠乾籽實收購價為每公斤25元,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向農民收購濕籽實價格則為每公斤12.5元。
7月是高粱收穫期,陰雨的天氣往往導致高梁穗上發芽,已嚴重影響產量與品質。此次農業災損乃因本月上旬丹娜絲颱風挾帶強風豪雨而來,即將收穫的高粱飽受風雨摧殘,隨後又接連西南風帶來豐沛水氣,霪雨霏霏的天氣更是雪上加霜。縣府接獲農友反映後,責由農業處啟動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程序,7月10日邀集農糧署及苗栗改良場勘查鑑定受災情形,初勘結果已達天然災害助標準。
今日近午時分,農糧署北區分署長林傳琦、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即將扶正的場長施佳宏、作物環境科長朱盛棋、通霄鎮長張可欣、通霄鎮農會理事長洪文華、常務監事徐永森、總幹事許道坤三巨頭,到通霄鎮農民黃泰林的高粱田會勘受災實況,縣議員徐永煌、翁杰、陳品安、周玉滿等人亦到場關切。下午則繼續會勘後龍和苑裡兩地的高梁受災情形。高粱田因慘重災損宛如一片焦黑荒蕪,與上方的藍天白雲形成強烈對比。
栽種高粱的農友黃泰林說,栽種高粱已6、7年,面積逾20公頃,這次因為丹娜絲颱風的強風豪雨和連日雨勢,即將收成的高粱彷彿種子浸泡在水裡,直接就發芽甚至已冒出綠油油的嫩芽了,多年來未曾遭受如此慘重的災情,心血和成本幾乎都泡湯了。縣長鍾東錦與分署長林傳琦、準場長施佳宏、農業處副處長蔡政新傾聽農友心聲後,就天然災害救助相關規定交換意見,一致目標就是從速、從優爭取補助,以減輕農友損失,協助盡快復耕。
農政單位指出,高粱農業災害達天然災害救助標準的部分,每公頃可獲2.8萬元救助金,符合農糧署綠色環境計畫的高粱契作,每公頃將有5.5萬元補助,另視保險比例和額度亦有保險給付,損失程度最嚴重者,每公頃可望獲補助近10萬元,對遭受天然災害的農友大有助益。縣府農業處表示,通霄高粱作物農損部分確認符合天然災害救助要點規定,但尚待後龍及苑裡兩地會勘結果出爐後,視實際農損情形一併提報農糧署核定公告,屆時請農友依公告區域並於期限內向當地公所申報農損救助。
縣長鍾東錦表示,苗栗縣在這一波農業損害中以高粱尤為嚴重,感謝農業部、農糧署及農改場各單位的大力協助,還有鄉鎮公所、農會和民代共同關心農友的權益,在會勘行程告一段落後,希望公所、農會和縣府通力合作並加緊腳步,完成天然災害救助申請流程,把救助款項盡快交到受災農友手上,紓解燃眉之急,既可減輕他們的損失,也能幫助農友善後復耕。除高粱之外,卓蘭的葡萄和南庄甜柿等農作,也傳出天然災害情形,縣府後續亦會提供必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