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文獻館今(30)日公告指定48案370件文物為臺北市古物類文化資產,包含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臺北家政女學校時期使用之餅模教具」等2案2件;國立故宮博物院「清 乾隆二年 施天章雕赤壁圖雞血石未刻印」等46案368件文物,經本市古物審議會指定為一般古物。經本次審議指定後,臺北市一般古物累計已達311案、1,280件,全市古物保存數量突破千件,展現首都文化資產保存的積極成果。
臺北家政女學校創立於1937年,旨在培育婦女助益家庭經營,後續經歷多次改制,現為「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校方表示,本次獲指定一般古物「臺北家政女學校時期使用之餅模教具」,係日治時期學校教學的歷史記憶,也是女學校培養藝能的一環,得以見證臺北家政女學校之歷史、當時飲食及教育文化。另一件為「盟軍佔領日本時期 (1945-1952) 毛髮式溼度計」,標籤上印有「MADE IN OCCUPIED JAPAN」字樣,說明係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盟軍佔領日本時期製造,輸入臺灣使用。毛髮式溼度計利用毛髮吸溼改變長度的原理來測量溼度,無須電力,具有時代性應用特色,亦反映戰後初期的歷史變遷。
國立故宮博物院本次申請指定46案368件,包含歷代器物、書畫、善本古籍與奏摺等文獻,類型多樣,其中以「清 乾隆二年 施天章雕赤壁圖雞血石未刻印」特別值得矚目。臺北市古物審議會指出,浙江昌化雞血石享有盛名,此件作品為嘉定竹刻名家施天章所刻,山水人物精細,刀工俊秀,刻劃細緻,描寫生動,與嘉定竹、木、牙、角工藝風格之高度表現,具有時代與地方文化特色,能反映地區流派、時代特色及宮廷藝術品味。本件雞血石石質精純難得,紋飾極具藝術造詣,又為施天章唯一傳世可信無誤之作,歷史價值極高。
臺北市立文獻館表示,此次新增48案370件古物,涵蓋教育史料、藝術創作、生活器物、公務文書等多元類別文物,充分展現臺北市豐富的文化底蘊與珍貴資產。臺北市古物累計已達311案1,280件,正式突破千件,未來將持續推動公私有文化資產保存合作機制,廣納社會記憶,共築城市歷史傳承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