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日為原住民族正名紀念日,象徵族群身分與文化價值的肯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長期推動「青年社區參與行動2.0 Changemaker計畫」,鼓勵18至35歲青年深入家鄉,以實際行動參與地方公共事務,並促進青年對土地、語言與文化的關懷與實踐。其中,原住民族青年在部落中展現對文化傳承的熱忱,亦透過創新形式活絡傳統技藝與藝術表現,體現青年世代的文化責任與創新精神。
來自臺東利嘉部落的「部落抓地力」團隊由卑南族青年所組成,團隊從學習傳統刀具技藝出發,透過訪談部落耆老與長者,深入理解不同年齡階層在部落生活中的角色分工與刀具使用脈絡。更進一步設計角色卡與解說圖,透過跨世代工作坊推動族人共同參與,強化內部組織合作,亦讓返鄉青年與旅外族人重新建立與部落的連結。這項行動不僅具體傳承文化知識,更提升部落公共事務的參與度與認同感。
位於花蓮水源部落的「帆家班REACTION CREW」,由熱愛街舞的太魯閣族青年所組成。團隊邀集離鄉青年返鄉,以街舞融合原住民文化與劇場表演形式,共同創作具有部落語彙的舞臺展演。透過舞蹈這一現代表達方式,不僅傳遞對家鄉的情感與文化認同,也為地方文化注入創意與活力,讓社區看見青年創造力與原民文化的多元風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表示,「Changemaker計畫」旨在協助青年投入地方公共參與的能力,搭起青年與地方溝通的橋梁。今年度共核定50組行動團隊,涵蓋全臺各地多元議題與族群文化。透過持續推動在地實作,期待更多青年回應地方需求,展現世代對文化傳承與社會創新的承擔。更多計畫成果與行動故事,請參閱Changemaker計畫官方網站(https://changemaker.yd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