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初任教師進入職場能獲得充分支持陪伴,教育部於114年8月4日至8月15日舉辦「114年初任教師研習」,透過系統性規劃與多元課程設計,陪伴全國近6,000名初任教師走入教育現場,穩健展開教職生涯。
研習課程歷時3天,採「1日線上+2日實體」方式進行,並分別於北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中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及南區(國立成功大學)辦理實體場次,方便教師就近參與學習交流。活動由教育部主辦,委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承辦,並結合中央-地方-學校三方資源,建構完整的支持網絡,陪伴初任教師在職涯起點邁穩第一步。
本次中央辦理之研習以全面綜觀性為原則、化繁為簡,著重於提升初任教師之信念及效能感,課程設計以「陪伴、專業、成長」為核心,主題涵蓋「典範教師實踐分享」、「性別平等教育」、「正向管教與特教輔導(含融合教育)」、「教學力×領導力」、「社群力」、「品格力」及「名師開講」等多元議題,深入探討教學策略、善用輔導資源、人際關係、班級經營與親師溝通、社會情緒學習(SEL)、正念與正向教育等面向,提供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支持。
第一天線上課程,由教育部張廖萬堅次長線上開幕致詞,歡迎初任教師加入教育圈大家庭,也表示教師面臨的不僅是教學技巧的磨練,還有班級經營、學生心理、課程設計等多方面挑戰,期許每位初入教職的老師懷抱學習的熱忱去探索。本次研習課程邀請近90位來自各領域的專業講師及現場具影響力且優秀的教師,並結合 KIST誠致教育基金會、夢的N次方、學思達教育基金會、瑩光教育協會等教育社群資源攜手協作。透過研習交流,支持與鼓勵教師在AI快速變動的時代中,仍能保持好奇心及行動力,並以創新思維面對教學挑戰,引導學生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
教育部表示,這次研習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傳遞,更重視教育信念與價值的培養。在未來快速變遷的社會中,穩定性不再是常態,因此陪伴教師建立教學理念、關注師生需求與調適情緒,進而實踐教學價值,是新世代教育力的重要關鍵。
本次研習從「理解需求」到「實際陪伴」,教育部會同各縣市政府及學校在地資源合作,共同與初任教師及學生營造一個持續成長、相互支持的學習環境。未來也將持續優化導入輔導制度,透過專屬的薪傳教師陪伴輔導,讓每一位初任教師能從教學實踐中獲得轉化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