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政府新聞參考資料 114.09.22
雲林縣褒忠鄉馬鳴村地區迎來期盼已久的「馬公厝大排治理工程」,於今(22)日上午辦理開工典禮,正式啟動治理工作。縣長張麗善表示,典禮的舉行象徵著地方水患治理邁出重要一步,也為居民打造安全宜居家園。
開工典禮除縣長張麗善、經濟部第五河川分署主任工程司吳嘉偉、水利處長許宏博、新聞處長陳其育外,立委丁學忠、立委張嘉郡、議長黃凱、議員蔡明水、張維心、黃美瑤、王鈺齊、褒忠鄉長陳建名、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雲林縣肉品市場董事長張政國與多位代表、村長及地方鄉親到場,及議員林文彬、陳乙辰、陳俊龍、沈宗隆派代表出席,一同關心工程施作與地方建設。
縣長張麗善表示,馬公厝大排是雲林沿海地區重要的排水系統,範圍橫跨土庫鎮、東勢鄉、臺西鄉與褒忠鄉,集水面積約 57.41 平方公里,排水路總長約 17.85 公里。該區排水系統因河道斷面狹窄、箱涵橋梁通洪能力不足、渠道淤積及堤岸高度不足等問題,每逢豪雨,尤其是馬鳴村段,常出現溢淹,長期影響沿岸居民生活。縣府多年來積極回應民眾反映,將此區列為重點治理區,規劃透過河段拓寬、堤岸加高、重建排水構造物,並結合預警疏散與排水管制等非工程性措施,以提升防洪能力並實現永續治水。
張縣長指出,去年凱米颱風後,我們將原先就完成規劃的計畫提報中央,再加上張嘉郡委員及丁學忠委員極力爭取,共協助縣府爭取到治水工程經費44.7億,馬公厝大排就是其中之一,爭取到經費的治理工程我們將陸續逐步發包動土。馬公厝大排馬鳴村段治理工程案1.45億(含用地費),工程預算部份近9千萬,今日動土後預計240日曆天即可完工,完工後預計可有效改善褒忠鄉馬鳴村及周邊地區排水效能,提升防災應變能力,讓地方多年水患困擾終可畫下句點,更帶動農業與地方整體建設,邁向安全、永續、宜居的鄉村生活環境。
張縣長說,縣府近年持續投入區域排水與水環境改善工程,涵蓋褒忠、二崙、崙背、北港等沿海鄉鎮,逐步推動整體治水藍圖。透過與中央水利署的緊密協調與在地民意代表的積極爭取,全縣各項治水計畫已逐步見效。縣府也感謝水利署的經費支持,以及建設處、水工科、鄉公所與地方村里長等單位的通力合作與用心規劃。在後續施工過程中,亦將兼顧農田灌溉系統延續性及當地生態環境影響,落實「水利與生態並重」的治理理念。
水利處說明,去(2024)年凱米颱風襲台過後,7 月 27 日縣長張麗善偕同立委丁學忠、議員黃文祥、水利處長許宏博及地方民代,實地會勘萬興大排、四湖大排與馬公厝大排,指示立即搶修潰堤、排除積水,並研擬整體治水方案。時任水利署長賴建信於 8 月 29 日拜訪張縣長,承諾支持縣府提出的二至四年治水計畫,加強全縣淹水防治工作。9 月 13 日,時任水利署副署長林元鵬在立委張嘉郡與丁學忠陪同下,會勘褒忠六塊中排、馬公厝大排、土庫舊虎尾溪及有才寮大排,針對各河段堤防與排水設施進行短、中、長期治理規劃,以進一步提升排水能力。後於 9 月 15 日,張縣長與水利處長許宏博立即盤點災情,提出雲林縣第 8 批次治理工程及 113 年度增辦應急工程,獲中央補助共約 46 億元,內容包括加速區域排水整治、滯洪池建置、不對稱排水提升及潰堤補強,力求保障沿岸居民安全。緊接著面對 10 月 31 日康芮颱風來襲,張縣長會同立委張嘉郡、丁學忠及相關單位,前往土庫、斗南、崙背等鄉鎮視察防颱準備,指示盡速完成凱米颱風後的治理工程,確保鄉親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處長許宏博指出,整體而言,馬公厝大排治理計畫因應多年淹水問題而全面規劃,在凱米颱風與康芮颱風壓力下,治理進度被加快。透過河段拓寬、堤岸加高、構造物重建及非工程性措施的整合,縣府期望達成永續治水目標,改善沿海居民生活環境與排水安全。本案總經費1億4,568萬(含用地費),工程預算為 8,853.7萬元整,預定於 240 日曆天內完成。主要施工內容包括:
1.馬公厝大排右岸新設護岸,總長 1,560 公尺(786.5 公尺與 773.5 公尺)
2.馬公厝大排左岸新設護岸,總長 58 公尺
3.馬鳴橋改建(含引道及防汛道路改善 193.5 公尺),提升排水通暢與結構安全
4.改建箱涵及水門 3 處,增強排洪調節效能
5.水防道路改善,總長 1,296.3 公尺(右岸 1259.8 公尺 左岸 36.5 公尺) 提升防災與交通效率
完工後,將全面提升馬公厝大排馬鳴村段之通洪斷面與防洪標準,防範暴雨期間河道溢堤與淹水風險,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並促進農業永續發展與土地利用價值提升。